高考话题作文的应试模式及命题对策

高考话题作文的应试模式及命题对策

ID:20782521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6

高考话题作文的应试模式及命题对策_第1页
高考话题作文的应试模式及命题对策_第2页
高考话题作文的应试模式及命题对策_第3页
高考话题作文的应试模式及命题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话题作文的应试模式及命题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考话题作文的应试模式及命题对策高考话题作文的应试模式及命题对策  一种作文形式被应试者适应而渐渐地形成一种比较普遍的写作模式,从而影响测试的效果,这是自古就有的一种现象,最典型的要算八股文。今天,这种作文应试模式形成的周期在不断缩短。“话题作文”打破了恢复高考以来几十年中逐渐形成的“材料作文”的“三段论”模式,但令命题创新者始料不及的是,几年时间,一种话题作文的应试模式已经形成。  综观近几年话题作文的应试答卷,我们可以看到话题作文模式的一些基本特点:形式上,大多为“散文”化的结构,常用描写兼抒情议论的笔法,语言华美,多用铺排;内容上,大量引用或呈现古今中外

2、的文学艺术家的事例、古诗文的意境或虚构的意象;风格上,文学性、抒情性较浓,思绪、情感泛化。无庸否定,几年高考话题作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学生的语言、文学方面的修养。但这种模式所表现出来的普遍性的缺失也是鲜明的:华美的文辞掩盖内容的贫乏,丰富的史料回避生动的现实,空泛的抒情、“清谈”掩盖生活体验和思考的贫乏和肤浅。在这种绮丽浮华文风的导向下,近几年中学作文教学的普遍情况是,高一开始就进行这类模式的话题作文训练,而不是踏踏实实地进行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教学,造成学生写作基本能力的滑坡;而高校教师则抱怨学生不会写论文。若这样的情况任其发展,必然影响中学语文

3、教学的质量,不利于培养人才,也不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因此,笔者呼吁,我们在高考作文命题中也需要来一次“唐宋古文运动”,即倡导贴近实际的实实在在的文风。这“实际”是学生生活、思想的实际,中学语文教材的实际,高校对人才要求的实际;这“实在”是文章内容的实在,即有真实的生活体验,有真切的生活思考,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表达能力。当然,在倡导“实在”的同时,我们决不否定语言的文采,因为语言因素是语文素养的基础。要矫正当前高考作文中出现的偏向,就要发挥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在命题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对策:  1.命题明确规定写作体裁。尽管在文章体裁上有许多分歧,

4、尽管有人主张应试作文要模糊文体界限,但规定文体至少有这些作用:减少那些不伦不类的所谓“散文”或“杂文”,以及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创新”文;消除写作教学中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偏于一种文体的心态;引导人们踏踏实实地根据教材的要求,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基本能力。这也是符合考试大纲规定的写作文体的要求。  2.采用一卷大小作文制。这种形式在1990至1998年的全国高考中共使用了7次,其间不乏许多精彩的题目,但后来也许是考虑到考生答题时间和阅卷人力有限等因素而没有继续采用,近年来这种形式再次被人们关注,如2005年的重庆高考卷。其实,答题时间和阅卷人力有限的问题可以通过

5、适当减少题量或用小作文代替语言表达部分的题目等方法来解决。实践证明,一卷大小作文是一种比较全面而有效的考试形式。它既可以考查侧重情感体验的形象思维,又可以考查侧重理性分析的抽象思维,可以弥补单篇一种文体考查的不足,从而比较全面的考查写作能力、人才素质。这样,既比较全面地体现了“考试说明”和中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又符合高校文理科对人才的不同要求,可以引导中学语文教学重视写作基本能力的培养。  3.创设具体的命题情景,让考生直接参与其中,在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的基础上,着重考查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对生活的体验和情感品质,因为这些是人才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考查这些也

6、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比较我们的话题作文与美国等国家的高考作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区别:我们的命题“虚”的成分多,可以”清谈”;人家的命题“实”的成分多,必须“介入”。如美国2003年几所大学的一些作文题目:想像你是某两个著名人物的后代。谁是你的父母呢?他们将给什么素质传改了你?谁是你们这一代的代言人?他或她传达了什么信息?你同意吗?为什么?在愚蠢的错误和聪明的失误之间总是存在着重大的不同。请说说你的一个聪明的失误,并且解释它怎么给你或他人带来益处。假如你得到一年的时间为别人提供自己的服务,你将选择去干什么?为什么?鉴于以往的话题作文试题范围过宽,

7、实际的考试中出现记叙虚化,抒情故作深沉或造作、空泛,以及缩构等情况,我们必须在内容上设定具体情景,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以阻断避重就轻的偏向。  4.评分标准要把文章的内容放在首位,考查语言形式要和内容结合在一起。在以往的评分中有这样一种偏向,重形式而轻内容,在依照分类评分标准和发展等级评分标准时,常抓住一点而给高分甚或满分,对此我们要特别慎重,以免产生导向的误差。另外,鉴于目前作文评分没有具体标准的现状,命题者可以对命题内容作一个基本的说明,以避免作文评分中出现在内容理解上的偏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