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全.doc

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全.doc

ID:20804320

大小:756.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10-16

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全.doc_第1页
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全.doc_第2页
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全.doc_第3页
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全.doc_第4页
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计算机工作原理:1)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Computer)是一种能接收和存储信息,并按照存储在其内部的程序(这些程序是人们意志的体现)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然后把处理结果输出的高度自动化的电子设备。2)计算机工作原理——冯·诺依曼原理(又称为存储程序原理)(1)组成计算机的物理设备(硬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2)所有程序和数据都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3)计算机系统在程序控制下自动运行。2、计算机的发展:1)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从诞生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四个阶段,现正向第五代过渡。见下表。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代次起止年份所用电子元

2、器件数据处理方式运算速度应用领域第一代1946~1957电子管(真空管)汇编语言、代码程序几千~几万次/秒国防及高科技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几万~几十万次/秒工程设计、数据处理第三代1965~1970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结构化、模块化程序设计,实时控制几十万~几百万次/秒工业控制、数据处理第四代1970~今在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分时、实时数据处理,计算机网络几百万~上亿条指令/秒工业、生活等各方面2)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Intel公司等采用先进的微电子技术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到一块芯片中,称之为微处理器(MPU)。其发展大约经历了六个阶段,

3、如下表。微机的六个发展阶段代次起止年份典型CPU数据位数主频第一代1971~1973Intel4004、80084位、8位1MHz第二代1973~1975Intel80808位2MHz第27页共27页第三代1975~1978Intel80858位2~5MHz第四代1978~1981Intel808616位>5MHz第五代1981~1993Intel80386、8048632位>25MHz第六代1993~今Pentium系列64位60MHz~2GHz3)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情况我国的计算机事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2年我国的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在中科院数学所内成立。1960年,我

4、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通用电子计算机107机问世。1964年,我国研制了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19机,用于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工作的计算任务。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生产的计算机进入了集成电路计算机时期。1974年,我国设计的DJS-130机通过了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又研制成功了巨型机。1982年,我国独立研制成功了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亿次。1997年6月研制成功的银河Ⅲ型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30亿次。这些机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99年,银河四代巨型机研制成功。2000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

5、神威I”,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2005年4月18日,完全由我国科学界自行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首款六十四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CPU———“龙芯二号”芯片正式发布。这款芯片性能经检测已达到英特尔“奔3”水平,比2002年9月28日发布的“龙芯一号”提高了10倍。3、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是高度自动化的信息处理设备。主要特点有处理速度快、计算精度高、记忆能力强、可靠的逻辑判断能力、可靠性高、通用性强。1)处理速度快:计算机的运算速度用MIPS(每秒钟执行多少百万条指令)来衡量。2)计算精度高:数的

6、精度主要由表示这个数的二进制码的位数决定。3)记忆能力强:存储器能存储大量的数据和计算机的程序。4)可靠的逻辑判断能力:具有可靠的逻辑判断能力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计算机能实现信息处理自动化的重要原因。5)可靠性高,通用性强。第27页共27页4、计算机的性能指标: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有主频、字长、内存容量、存取周期、运算速度及其他指标。1)主频(时钟频率):是指计算机CPU在单位时间内输出的脉冲数。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单位MHz。2)字长:是指计算机的运算部件能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字长决定运算精度。3)内存容量:是指内存贮器中能存贮的信息总字节数。通

7、常以8个二进制位(bit)作为一个字节(Byte)。4)存取周期:存贮器连续二次独立的“读”或“写”操作所需的最短时间,单位来纳秒(ns,1ns=10-9s)。存储器完成一次“读”或“写”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存储器的访问时间(或读写时间)。5)运算速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单位为MIPS(每秒百万条指令)。影响运算速度的因素,主要是主频和存取周期,字长和存储容量也有影响。6)其他指标:机器的兼容性(包括数据和文件的兼容、程序兼容、系统兼容和设备兼容)、系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