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doc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doc

ID:20805096

大小:3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16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doc_第1页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doc_第2页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doc_第3页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doc_第4页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探索学号:201502011553姓名:公娇指导教师:苏莉摘要: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来都是语文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小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最佳平台,对于弘扬中国经典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强化学生美育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通过高效高质的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使小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诗词内涵,并在诵读品味中增进情感体验是当代语文教师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培养学习兴趣、以读为本、关键词:古诗词、小学、教学、诵读引言:古诗是前人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教好这部分内容,对于继承祖国优

2、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少年儿童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这些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从来不知道孔子、庄子是谁,从来没有读过听过诗经、唐诗、宋词的人就没资格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呀呀学语时,爸爸妈妈就教我背“床前明月光”,上学后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不识庐山真面目”等就不离口了。一些名言警句如“每逢佳节倍思亲”、“柳暗花明又一村”等渐渐成了我的口头禅。古典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遗产,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传统教育一直非常重视诗词知识的传授,这也使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得

3、以传承和发展。古典诗词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古典诗词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占有很大比例,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足以体现出了古典诗词教学在我国义务教育基础阶段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古典诗词教学是提高学生传统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的基本途径,直接影响到初、高中阶段语文素养的培养。1999年4月27日《人民日报》登载了“让民族文化血脉相传”的座谈会纪要。季羡林、王元化、金庸、余秋雨等海内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要抢救儿童记忆的黄金时代,摒弃课内背教条,课外背广告的现象,实施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凭着一份对教师

4、职业的热爱。我从2014年开始成为山东潍坊安丘景芝小学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凭着一份对古诗词的热爱,我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慢慢摸索前行。凭着一份对孩子们热爱,我和他们一起吟诵了一首首古典诗词。季羡林曾经说过:“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因此,每天的早读20分钟就是我们与诗词对话的时间。选取从上古至而今的诗、词、曲,古今格言警句、成语寓言,让孩子们朗读背诵。他们天天读,周周读,月月读,年年读。从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到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

5、格降人才”;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到毛泽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孩子们畅游在中华古诗词的海洋里,吟唱着,诵读着。每天那习惯成自然的诵读成了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古代诗词语虽短,但意境却大,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美育的好题材。但是语言精练优美,表现了深刻的意蕴和动人的境界。然而,古诗词毕竟与现在中小学生的距离较远,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因为它的语法、平仄等现在已经不常用了,如果对其笼统的进行全面教学,耗时费力不说,学了也没有多大的用处。况且,由于各个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因而,小学阶段的古典诗词教学,不

6、能生搬硬套,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更多的是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下面就如何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古诗词教学要欣赏意境,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要使学生学习兴味盎然,课堂充满情趣,首要的是兴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小学生而言,古诗文离他们的日常语言较远,显得艰涩难懂,教学更需要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既然有效地激发兴趣,1.诗词美,常常表现在诗词的意境美。因此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发挥想象和联想,体会诗词的意境,还有品味字词,体会言外之意。以下几种方法创设

7、意境:(1).咀嚼字词,创设意境。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让学生理解“生”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生”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进一步追问: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让学生展开想象:从“生”字你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学生欣赏诗的意境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诗的意境去进行理解。“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了,没有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

8、(2).换词对比,创设意境。在教《泊船瓜洲》这一首古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