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哈工大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ID:2080567

大小:182.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7-11-14

哈工大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_第1页
哈工大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_第2页
哈工大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_第3页
哈工大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_第4页
哈工大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哈工大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论文包括题目、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1.1题目题目应以简明的词语,恰当、准确、科学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论文题目不应超过25字,不得使用标点符号,不设副标题。1.2摘要与关键词1.2.1摘要1.2.2关键词1.3目录1.4论文正文1.4.1绪论1.4.2论文主体1.4.3结论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总结,要突出设计(论文)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一般为400~1000字。1.5参考文献对理工类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一般为10~15篇,其中学术期刊类文献不少于7篇,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

2、;参考文献中近五年的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总数的1/3,并应有近两年的参考文献。1.6致谢1.7附录2书写规定2.1论文正文字数-17-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2论文书写2.3摘要用中、英文两种文字给出,一般为300字左右,2.4目录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条三级标题及其页码,含:摘要Abstract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参照附录1,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符号者可略去此表。)正文章、节题目(理工类要求编到第3级标题,即×.×.×。文科、管理类可视论文需要进行编排。)结论参考文献致谢附录2.5论文正文2.5.1章节及各章标题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

3、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应在15字以内,一般不加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必须采用时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2.5.2层次层次以少为宜,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层次代号建议采用本文3.7中表1的格式。2.11公式公式原则上应另行起,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前空4个字符,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17-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若分母部分为乘积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通常“乘”的关

4、系在前,如而不写成。2.12插表表应有自明性。表格不加左、右边线。每个表格均应有表题(由表序和表名组成)。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1个字符,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题置于表上,只用中文书写,要求中文用宋体5号字。表内文字说明,起行空2个字符、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表中文字用宋体、TimesNewRoman字体,字号尽量采用5号字(当字数较多时可用小5号字,但在一个插表内字号要统一)。插表之前文中必须有相关文字提示,如“见表1-1”、“如表1-1所示”。一般情况下插表不能拆开两页编排,如某表在一页内安排不下时,才

5、可转页,以续表形式接排。表右上角注明编号,编号后加“(续表)”,并重复表头。插表的上下与文中文字间需空一行编排。2.13.1图题及图中说明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序和图名组成),图题不宜有标点符号,图名在图序之后空1个字符排写。图序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插图的图号为“图1-1”等。图题置于图下,只用中文书写,要求用宋体5号字,有图注或其它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引用图应注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题置于分图之下或图题之下,分图号用a)、b)等表示。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符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

6、2.13.2插图编排插图之前,文中必须有关于本插图的提示,如“见图1-1”、“如图1-1所示”等。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17-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有分图时,分图过多在一页内安排不下时,可转到下页,总图题只出现在下页。插图的上下与文中文字间需空一行编排。2.14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格式应遵照《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的要求。参考文献及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著录细则、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见附录4。以下是论文中常用的四种参考文献类型

7、标注形式。(1)图书文献:[1]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17-121.[2]霍斯尼RK.谷物科学与工艺学原理[M].李庆龙,译.北京:中国仪器出版社,1989:32-35.(2)期刊论文[1]覃睿,田先钰.从创新潜力到创新成果:一个创新潜力形成与释放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148-152.(3)学术会议[1]张佐光,张晓宏,仲伟虹,等.多相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行为分析[C].第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