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皱与断层 2

褶皱与断层 2

ID:20816750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6

褶皱与断层 2_第1页
褶皱与断层 2_第2页
褶皱与断层 2_第3页
褶皱与断层 2_第4页
资源描述:

《褶皱与断层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一、课程标准(1)标准解读本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地貌,要求的重点是地貌的变化及其原因。关于地表形态要注意有不同的概念解释。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将地形和地貌合为地貌(也称地形)。地表形态的变化,可从三个层面加以说明。第一是全球大地构造

2、,以解释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的分布和变化。一般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等全球构造理论加以说明。第二是区域大地构造,侧重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以解释地表高低不平的原因。一般通过褶皱、断层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加以说明。第三是在大地构造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地表形态(即传统意义上的地貌),以说明地表形态的再变化。一般主要通过流水、风、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加以说明。   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重在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以使学生从两方面认识地表形态。一方面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

3、表形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内力作用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形成高山、盆地等大地形),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骨架作再塑造(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我们所见到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同时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力或外力)。基于这样的要求,教学时没有必要将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或各种类型的地貌作全面系统的介绍,而应举例(即“标准”要求的“结合实例”)加以分析。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相应的课程标准内

4、容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在高中地理体系中,地球表面形态及其成因是自然地理的基础理论,是解决区域地理问题必须借助的重要知识,而且初中阶段学生对地形已有一定的认识了,掌握这一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区域地理中的自然地理现象和人文地理现象的理解,对今后顺利开展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堂课的地理韵味很浓,理论性又比较强,特别是其中出现的一些专门的地理术语比较多,使之成为目前高中学生最难掌握的内容之一。【学情分析】1、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对教材原理的理解比较困难。但限于水

5、平,学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分析,对地形的了解也往往流于表面,关注局部。而无法对全球作出一个让自己都信服的解释。2、根据平时对学生了解,对世界地形的成因等一些自然现象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利于本堂课的顺利进行,许多学生甚至在小学或者初中的时候都关注过这方面的内容,并且高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本课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并配以丰富的色彩,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3、本课的知识网络复杂、容量大,教学设计贴近教材,并有一定的拓展和扩充,方便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三、教学目标:(

6、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阅读地质构造和地质剖面示意图。2.学会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的一般方法。通过课堂和野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地质构造规律以及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的思维意识。3.通过教材中图片的教学,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通过欣赏由内、外力作用形成的一些优美自然风光,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科学精神,树

7、立科学美的观念。四、教学重点:1.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五、教学难点:1.从内、外力综合作用的角度分析“背斜谷和向斜山的形成”。板书(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二、知识结构概念:由运动留下的“痕迹”。 1.褶皱概念: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可以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基本形态:一般地说,中间向上隆起的叫,中间向下凹陷的叫。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地区的岩石在褶皱作用下被,比较,抗能力较强,反而形成山地。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形态来识别背斜和向斜,而因根据岩层的新

8、老关系来确定背斜和向斜,背斜从中心向两翼岩层越来越,向斜从中心向两翼岩层越来越。2.断层概念: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形式:断层中两侧陷落,中间的突起的部分叫,常形成陡峻的。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形成构造,常形成或。(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岩浆喷出地表即为,其熔岩物质的堆积常常形成、等多种火山地貌。大地由于而快速震动称为,其结果往往造成地壳和。六、教学过程(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板书)(教师引导)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