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ID:20820827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6

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_第1页
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_第2页
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_第3页
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_第4页
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我国《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了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时,除行政赔偿的案件外,其他行政案件都不得适用调解。而在实务中,常常出现原、被告在法院的协调下达成合意,原告最终撤回起诉的情况。这表明在行政诉讼中更大范围地引入调解制度势在必行。笔者对行政诉讼调解概念阐明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我国行政诉讼中建立调解制度的必要性,最后又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行政诉讼;行政诉讼调解;完善    一、行政诉讼调解的概念  行政诉讼调解,即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基于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的自愿,依据行政法和行政规章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组织和协调,促使双方当事人达

2、成一致意见终结诉讼程序的活动。其主要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法律明文规定赋予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达成合意的自由处分权。虽然行政诉讼中的调解制度是立法机关为法院行使职权而设计的,但这项制度的产生和运行的基础仍然在于承认行政诉讼当事人对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都具有自由处分权,法律应允许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而终结诉讼。第二,行政诉讼调解作为一项制度被确定,而制度执行的力度关键在于法院,当事人只是法院调解工作的对象,因而制度的核心是鼓励法官在有利于双方当事人的前提下,积极地、主动地进行调解,努力以一个既合法又合理的结果终结诉讼。第三,在适用期间方面,这项制度只能在行政审判程序中运用。如果在执行程序中也

3、可以调解,那么法院的生效法律文书将失去其严肃性和权威性,法律文书的效力将大大折扣。因而,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不能进行调解。  二、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1、现代行政发展的新要求。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将调解制度排除在外,其最重要的理由就是,行政职权不单单是赋予行政机关的权力,更是行政机关的责任,既不能滥用行政职权,也不能消极履行职权,而是必须依照法规、规章行政。行政主体对行政职权没有自由处分权,从而欠缺诉讼调解的两大要素:"自愿"与"合法"。可是,在现代行政实践中,由于行政管理的公共社会事务的复杂多样,行政职权的行使已不是只有一个单一标准,而是在规定的幅度范围内进行自由裁量,可以

4、说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行政机关拥有了自由处分权。这样,行政诉讼中调解制度有了建立的基础。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要求。就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关系而言,双方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行政机关是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代表,其职责是维护好、实现好全社会的公共利益;行政相对人是从其自身出发,侧重维护自身利益。因而,双方不同的立场就可能产生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又是相统一的,两者之间并没有一条明确清晰的界限,公共利益是由大多数的个人利益有机组合而成的,维护公共利益实质上也是在保护个人利益,那么行政机关在维护公共利益时也是在保护行政相对人的个人权利,这时二者是统一的。因此,行政机关

5、必须合法、合理地运用行政权保障相对人的合法个人利益;同时,行政相对人也应该服从行政机关的正确决定,维护的合法公共利益。这才能使得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相统一,这也是当今社会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最核心的要求:和谐。体现在行政诉讼中,实质上就是将行政案件中的争议或不稳定因素相互协调使其重回到和谐状态。和谐是现代依法行政的主线,贯穿于行政事务的整个过程,因此行政机关在履行其职责,保障相对人权利,提高行政效率等多重价值目标的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各个方面,才能做到和谐。而作为行政救济的最后一道屏障的行政诉讼,也当然承担着实现公共利益与相对人利益和谐的重任。但是,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法将

6、调解这一最有利于维护行政诉讼双方当事人和谐关系的制度排除在外,规定法院只能以判决或裁定等生硬的结案方式终结诉讼,这样的结案尽管也是诉讼的终结,但是从当事人双方案后的态度来看,双方的矛盾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缓和,行政诉讼并没有实现其维护社会和谐的目的,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仍然处于相对立的状态之中。显而易见,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终结诉讼的方式明显已不能适应现代行政法的发展要求。而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引入却能够弥补现实状况的这种缺陷。  3、行政诉讼现状的新要求。虽然我国行政诉讼法排除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可是,在我国行政诉讼实践中,"案外调解"已然成为终结行政案件的主要手段,居高不下的行政案件

7、撤诉率便是最好的印证,人民法院暗示甚至主动"协调"原、被告的行政争议,最终以撤诉的合法形式遮掩"案外调解"的本质。此现象也引起了行政法学者们的关注,学者在理论上将行政诉讼的原告撤诉的情形区分为"正常撤诉"与"非正常撤诉"。"正常撤诉"就是指出现法定事由,原告按照法定程序撤回诉讼请求而终结案件。所谓"非正常撤诉",是指原告虽然在形式上看也是符合"正常撤诉"条件和程序,但实际上并非原告本意,而是受外力干扰。撤诉时原告对被诉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