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ID:20827197

大小:5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6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_第1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_第2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_第3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_第4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一、课程题目: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25页——28页)二、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课标分析】1.本条课程标准有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要求,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结构的特点,隐性要求是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在宏观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但是对于各圈层不要求展开深入了解,而应抓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2.本条活动建议提出对地球圈层进行讲解时,要充分运用感性认知的手段,如利用教具、学具,或者绘制示意图,进而构架起地

2、球圈结构的认知框架。3.在对这一部分自然环境学习的基础上,可知人类通过长期活动创造了人文环境,而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组成地理环境,加深对人类生活的地球表层的认识。三、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分析】1.本节教材的叙述性内容主要从两个大方面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是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内部圈层的划分及边界,地壳的组成元素、厚薄和分布和地核的组成和状态。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特点多是由地震波波速变化来间接推断的,因此,将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变化及两个突变界面作为教学的主要过程是必要的,而教学的成果是学生可以在指导下绘制出内部圈层结构四、学情分析: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区别于初中学生的地方

3、在于,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求区别于高年级学生的地方在于,读图分析能力一般,合作探究能力较为欠缺,仍需恰当地启发,适当点拨,但对手动操作视频、动画等直接感知有兴趣,教师应充分激发这一兴趣。2.本阶段学生已经完成了第一章行星地球—前三节的学习,对高中地理有了初步的认识,加上前一阶段学习内容难度较大(地球的外部环境和地球运动),而地球圈层结构这部分内容的难度较低,因而可以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重塑学习地理的信心。3.地球圈层结构的内容对学习必修一后三章都具有重要的基础和铺垫作用,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四大圈层的框架,并能够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

4、,逐步培养起地理思维。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掌握依据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方法;②知道并能说出地球内部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以及岩石圈的概念;【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图1—21,学生体会运用地震波划分出地球内部圈层的过程;②能够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体会运用地震波划分出地球内部圈层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②通过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系统,培养树立起热爱地球和保护地球的观念。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①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②地球内圈层的空间分布、组成和特点。【教学重点】①区分岩石圈与地壳;②地球各圈层的

5、特点。六、教学方法:1、教法:启发式讲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不急于得到答案,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穿插针对知识点的扩展延伸,使学生将新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学习中。2、学法:读图练习充分利用教材中三幅图,正确引导学生如何读图识图,在图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且与文字充分结合,通过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图例,学习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熟悉掌握其特征;增加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图例,旨在使学生掌握不同情况下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区间;通过图表和图例的多次比较和联系,加深学生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认识和对特点的记忆;在自学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特点时候,通过图

6、形实例,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的认识到地球外部结构的划分圈层和各自特点;学习岩石圈时,将地球内外圈层结构放在一个图中进行归纳总结,更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八、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及意图学生活动及意图估计用时导入新课师:我们常说,学习地理就是一个谈天说地的过程,那么今天我们就回到地球本身。那自古以来人们对地球的结构都很好奇,19世纪一位想象力非常丰富的小说家凡尔纳写了一本小说,《地心游记》。凡尔纳充分的发挥了他的想象力。小说中提到主人公从冰岛的一个火山口进入了地球内部,从而展开了一段奇幻的冒险旅程。师:在图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美轮美奂地底世界,有植物有动物等等。那真实的情况

7、是这样子的吗?我们能不能像小说中那样从火山口进入到地球的内部去?那从火山口无法进入地球的内部,我们就打一口井进去可不可以?生:略师:地球的半径约为6371千米,越到地球的内部温度和压力就越来越大,大约达到6000℃和360万大气压,我们一般用的钻头是金刚石钻头,金刚石在1000℃的时候就会被破坏,更别提肉体能够承受的压力了。所以眼见为实化为了泡影。展示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紧跟老师思路一分钟举例说明教师讲授师:生活中我们挑西瓜是怎么挑的?用手拍一拍,还有我们国家的国粹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