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知识讲解(词性活用)课件

文言知识讲解(词性活用)课件

ID:20828159

大小:107.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16

文言知识讲解(词性活用)课件_第1页
文言知识讲解(词性活用)课件_第2页
文言知识讲解(词性活用)课件_第3页
文言知识讲解(词性活用)课件_第4页
文言知识讲解(词性活用)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知识讲解(词性活用)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词性活用词的活用1.名词的活用(1)活用作状语。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如,“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廷”示“在朝廷上“,是动作行为的地点。“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中“舟”表示“乘船”,是动作行为的方式。(2)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如“沛公军霸上”(《鸿门宴》)中的“军”表示“驻军”。(3)使动用法,其特点是必带宾语。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中的“王之”就是“使……为王”。(4)意动用法,其特点是必带宾语。如“吾从而师之”(

2、《师说》)的“师之”,就是“以……为老师”。2.动词的活用(1)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字或“之”字,被定语修饰。如,“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中的“救”,表示“救兵”。(2)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和被支配关系,而是使宾语所示的人或事物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一般来说,凡是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多数使动用法。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中的“舞”和“泣”,表示“……跳舞”,“使……哭泣

3、”。(3)意动用法。一般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如“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羞”,表示“把……当作羞耻”。3.形容词的活用(1)活用为名词。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如,“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蕖》)中的“长”表示“长处”,“短”表示“短处”。(2)活用作一般动词。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的动词。如,“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中的“善”都用作动词,为“交好,友善”之意。(3)使动用法

4、。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如,“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中的“弱”,表示“使……削弱”。(4)意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表示当事者(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含有“意味性”,即“认为”(宾语)怎样,可译为“以……为……”或“把……当作……”。如“邑人奇之”中的“奇”,表示“以……为奇”,“对……感到奇怪”。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如,以笔画最少的“一”字为例,常用义项就有六七个:一人,一桌(《口技》)数目

5、古今一也(《察今》)相同,一样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统一用心一也(《劝学》)专一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满,全一至此乎(《史记·滑稽列传》)竟,乃词的本义是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比喻义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的新的词义,假借义是借用作另外一个同音的词的意义。要想准确地翻译或解释实词,就应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词义的分化衍生是有基本规律的,大致规律:(1)根据汉字造字法猜读判断或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2)从上下文意思来确定词义;

6、(3)根据词性辩识来推断词义;(4)根据对称结构判断;(5)根据成语、书面语还原的方法判断;(6)根据温故而知新的道理判断。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者,……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也”:“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传》)(3)“……者,……”: “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传》)(4)“……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晚纳谏》)(5)无标志判断句:“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6)用动词“为”表判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

7、为鱼肉”(《鸿门宴》)。(7)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判断句:“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8)“是”字判断句:“是”为指示代词,做判断句的主语(“是”在汉以后始作判断词)。“嘻,是必夫奇鬼也”(《黎丘丈人》)。(9)否定判断句: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城非不

8、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省略句1.省略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捕蛇者说》);“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2.省略谓语。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中谓语的省略较多见。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