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初中化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ID:20840324

大小:67.2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7

初中化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_第1页
初中化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_第2页
初中化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_第3页
初中化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_第4页
初中化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化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内容摘要]:课改精神的体现者是课标,课标的体现者是教材,教材的应用者教师如何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把新课标的精神体现在教学中,成为课改的关键。我们莲湖区从XX年开始使用广东--科学出版社教材《九年级化学》上、下册。该教材编排上有许多特色,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尽人如意的方面,特提出部分疑点,与同行探讨。[关键词]:教材内容、离子、氢气、化合反应、酸碱盐、理解、记忆、商榷二零零六年九月,我区开始全面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初中化学开始使用广东一科学出版社教材《九年级化学》上、下册。通过两年的使用,我们发现这套教材有五大特色:1、课程体系的安排与义务教育阶段

2、化学启蒙教育完全相适应,有利于学生接受、运用;2、丰富多样的学习情景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3、独具匠心的板式设计,使教材具有较好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4、编排内容具有很高的前瞻性,融入了浓郁的社会特点,有助于学生了解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能学以致用;5、通过生动的化学发展史以及多样、准确、到位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于上述特色,新教材使用使课改进行得很顺利,己经深入到我们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成绩也使我们尝到了课改的甜头。但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尽人如意的问题,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认为有值得商榷的几点

3、:一、教材第二章第二节“探究空气中物质构成的奥秘”,涉及到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这些概念的建立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的理论基础,但由于缺乏直观性,教师只能通过语言的描述、多媒体的演示来启发学生进行想象,而学生有限的化学知识又很难使他们具备这样的想象力。所以本节教材成为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内容。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现行教材把三种概念融在一起讲解,增强了知识的连贯性,减弱了对概念的要求。尤其是对“离子”概念的讲解,删掉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结构示意图,而仅仅在“知识视窗”中简单提及然后在文中直接讲解‘离子、阴离子、阳离子、氯化钠的形成’。这样的安排看似简单,实际上给学生背上记

4、忆的包袱,留下了理解的断层。对当今的初三学生来讲,他们己经有相当程度的理解水准,求知欲和探索需求会让他们不仅仅满足知道“是什么”,还想知道“为什么”,而这种只讲结果不讲过程的做法恰好留下了缺憾,尤其是对一些喜欢追根问底的学生疑问更多。我们教师的感觉是:减少了教材内容,增加了讲解负担。为了防止这些概念成为学生脑海中“空中楼阁”,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先用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例来描述电子的行为,帮助学生建立电子运动的大致图象,然后让学生观察课本知识视窗中所列出的图示,引导他们归纳每一层的电子数特点,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特点等等。最后归纳出三点排布规律,并举例强调规律之间的相互联系。当

5、学生有了初步印象时,请他们自己排出1-18号原子结构示意完成后和课本图示进行对照,使学生手脑并用有利于理性思维。这时再深入一步,请同学根据规律尝试排出第19和20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强调规律兼顾的必要性。此时再讲解‘稳定结构’的概念,由此引出化学变化中电子的得失情况,很自然就导出了阴、阳离子的问题,也很自然就明白阴阳离子只有相互结合才能不显电性,为钠离子和氯离子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的理解打下基础,同时也会为以后理解化合价的来源、正负埋下伏笔,这时再阅读课文,即使教师不讲解,学生也完全可以看懂、理解。这样看起来似乎讲解的内容多了,学生的负担重了,但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学生

6、完全可以顺着这个思路走,理解得也较快。而且由于整个过程层层渗透,丝丝入扣,学生兴趣盎然,始终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也会重视对规律的总结和运用,而不会见得对什么都只是一背了之,无形中会养成一个较好的学习习惯。因此,笔者认为讲述离子而不讲述电子排布,不涉及排布规律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无论是从教师的讲解角度,学生的理解角度,或者学生的自学角度、拓宽知识面的角度等那一点出发,课本去掉对该部分的讲解在实际的教学中是不太合适的。二、教材对有关‘氢气’知识是按照燃料的角度、金属的角度分段处理的。在第五章第一节讲述了‘氢气的特性及可燃性’,在第六章第一节讲了‘氢气制备’,在第三节讲了

7、‘氢气还原氧化铜’。把有关氢气的知识该讲的都讲了而且是顺应课文需求‘呼之欲出’的,降低了难度要求,安排的比较到位。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按课本的顺序学习以后,却有一个凌乱、繁杂、了无头绪的感觉,并没有把三部分的知识统一为一个整体进行理解,在涉及到有关氢气的综合性习题时,无从下手。因为对初中学生而言,完整的思维能力尚未形成,他们的思维方式仅局限于一些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这一经验型思维方式,而对如何归纳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并在总结的基础上运用还缺乏一定的能力。因为教材在前面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