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40例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40例

ID:20842458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7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40例_第1页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40例_第2页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40例_第3页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40例_第4页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40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40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40例【】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共4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给予针刺治疗配合口服中药,连续2~5个疗程。结果:治愈21例,占52.5%;显效12例,占30%;好转7例,占17.5%;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针刺;中药治疗    乳腺增生病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好发于20~50岁。此病被认为是癌前期病变或乳腺良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妇女乳腺疾病中占首位。临床上以乳腺疼痛和乳腺囊性结节为主要表现。乳腺增生病在中医学中属于“乳癖”

2、、“乳痰”、“乳核”等范畴,最早见于《中藏经》,但古籍中未见有针灸治疗本病的记载。近年来,通过单纯口服中药或针刺方法治疗本病的报道不少,但疗效较慢,治愈率不高。我们在临证时采用针刺结合口服中药的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病40例,疗效可靠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4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全部为女性,无妊娠患者,年龄22~48岁,平均36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年;肿块最小1.5×2cm,最大4×5cm。本组经红外线乳腺扫描仪证实,均符合乳腺增生病的诊断。  1.2临床表现  1.2.1乳房肿块呈圆形、椭圆形、结节状、条索状,中等

3、硬度,与周围皮肤肌肉不粘连,推之可移,皮肤不变色。肿块多位于外上象限,常因情志不舒或劳累加重。  1.2.2单侧或双侧乳房刺痛、隐痛、乳胀,疼痛可放射至肩、腋下和上臂,每于经前痛重,经后痛减。  2辩证分型  2.1肝郁气滞型:共22例。主证:乳房胀痛、结块,肿块和疼痛随喜怒消长。伴急躁易怒、胸闷胁胀、心烦、口苦、喜叹息、经行不畅。苔薄黄,脉弦滑。  2.2冲任失调型:共12例。主证:乳房肿块和疼痛在月经前加重,经后缓解,多见于中年妇女。伴腰酸乏力、神疲倦怠、月经失调、色淡量少。舌淡、脉沉细。  2.3痰湿阻络型:共6例。主证:乳房肿块坚实,胸

4、闷不舒,恶心欲呕,头重身重,苔腻,脉滑。  3治疗方法  3.1针刺  3.1.1取穴:胸组:膻中、屋翳、乳根、合谷、内关、足三里背组:肩井、天宗、肝俞、三阴交配穴:肝郁气滞加太冲;冲任失调加关元、肾俞;痰湿阻络加中腕、丰隆。  3.1.2手法:泻法或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胸组与背组穴位交替使用,每疗程间隔3天,经期停针。  3.2中药治疗  3.2.1用药:乳腺消痛灵:夏枯草15g,海藻15g,昆布15g,浙贝母10g,当归15g,白芍15g,柴胡10g,香附15g,郁金10g,骨皮10g,元胡1

5、5g,川楝子10g,瓜蒌15g,皂刺15g,穿山甲15g,全虫6g,橘核10g,三棱10g,莪术10g。  3.2.2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经期第7天开始服,10天为一个疗程,每月连续两个疗程。  4疗效观察  4.1疗效标准治愈:乳房肿块、疼痛均消失,且停止治疗后三个月内无复发。显效:乳房肿块缩小50%以上且乳房疼痛消失。好转:乳房肿块缩小50%以下,疼痛减轻或乳房肿块缩小50%以上,疼痛无减轻。无效:乳房肿块无缩小,疼痛无减轻。  4.2治疗结果40例经2~5个疗程治疗,治愈21例,占52.5%;显效12例,占30%;好

6、转7例,占17.5%;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5典型病例  徐×,23岁,学生,未婚。2011年4月15日初诊。主诉双侧乳房有结节状肿块,胀痛,经前加重,经后痛减。近两个月来因感情纠纷,疼痛加重,非经期亦痛,伴胸闷、喜叹息、口苦,脉弦细。局部检查,左乳外上方触及2×3cm、右乳内下方触及1.5×2cm大小肿块,压痛明显,中等硬度。针刺配合口服中药连续治疗2个疗程,肿块、疼痛消失,经治疗后3个月、半年随访两次,未见复发。  6讨论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病的发生与肝胃(脾)冲任关系密切。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脉散布胸胁,足厥阴肝经之所贯;乳房又为

7、阳明经脉之所过,故属胃。针刺调节取穴以肝、胃(脾)、冲任经为主。膻中、乳根位于乳房局部,刺之可宽胸理气、消除患部气血之瘀阻;屋翳宣畅乳部经气;肝俞以舒肝气;肝胆相表里,故取肩井以舒胆气;天宗是治疗乳病的效穴。本病多于情志失调相关,“忧郁伤肝,思虑伤脾”肝失条达,脾失健运,导致经络气血瘀阻,聚结成核。中药方中大多为化痰软坚散结之药,配合针灸治疗以达到活血祛瘀、止痛消肿之功,效果显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