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评价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评价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ID:20845287

大小:7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7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评价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_第1页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评价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_第2页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评价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_第3页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评价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_第4页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评价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评价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评价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王向明1杜立峰1李莉1侯宏丽1武保华1于波2侯静波2孟令波2(1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心内科154101;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心内科150001)【屮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8-0059-03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一直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屮的难点。分叉处病变特征是影响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及其预后的主要因素。分支(SB)闭塞或狭窄加重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支闭塞最主要的原因是斑块移行、分支血管开门弹性回缩、夹层、痉挛、栓塞。由于冠状动脉造

2、影(CAG>对于血管开门和分叉处病变的反映存在诸多缺陷,尤其不能准确反映形态学特征,导致其在正确反映分叉病变的狭窄程度、病变分型以及分析介入治疗并发症等方面存在不足与偏差。如果在介入治疗前能准确的检测斑块负荷、预测斑块移行情况,并在介入治疗后准确的检测支架贴壁、覆盖情况及分支受累情况,则可以采取最佳介入治疗策略,使得对貌似复杂的分叉病变操作途径简单化,并可提高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降低远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目前临床习惯用Lefever分类法将分叉病变分为4型,①1型病变:通常称之为“真性”分叉病变,病变范围累及主干分叉处及其邻近部位,以及分支血管

3、的开门。此类型病变在干预主支时易发生分支开门狭窄加重,易出现斑块移动现象。②2型病变:病变范围累及分叉处主干近端和远段,但不累及分支血管开门。③3型病变:病变仅局限于主干分叉前,没有累及主干远端及分支开门。这种病变被认为是分叉病变,是因为冠脉支架植入到分叉前,往往因斑块移动引起分支或合并主支远端狭窄。④4型病变:病变位于分叉处两支血管的开门部,但分叉近端没有病变,常分为4a型(主干远端病变,但未累及分支开口)、4b型(分支幵口病变,未累及主干)、4c型病变(主支远端和分支幵口部病变,未累及主支近段)三个类型。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

4、ncetomography,OCT)是一种新的高分辨率断层成像模式,它将光学技术与超灵敏探测器合为一体,应用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是一种新兴的断层成像诊断技术。OCT技术的原理是使用能量束在血管腔内进行3600周向扫描,获得血管横断面图像,它采用低相干的近红外光线从组织反射冋来的不同光学特征进行组织分析成像,成像速度快,最人优势在于它的高分辨率,到B前为止,它是最高分辨率的血管内成像技术,分辨率大约为10μm,比血管内超声成像分辨率高10倍,接近观察到组织水平。OCT成像导管导管内仅冇单一光纤维组成,不需要传感器,因而成像导管小,0前最小导管直径为0.014

5、英甘,所以这种新成像技术除了能检测出大多数IVUS能检测出的结构特征,还提供另外的更详细的结构信息包括撕裂的内膜、腔内血栓、球囊引起夹层的深度、切割球囊的切口、组织脱垂、和内膜增生等。本研究通过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在造影后行OCT检查以了解斑块的性质及稳定性,进一步指导治疗,支架治疗即刻可以了解支架贴壁等情况,及吋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减少支架后再狭窄发生。经过观察随访1年,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全部技术工作报告如下:一、病例选择标准(一)入选标准: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且血管管腔狭窄>75%、无严重钟化,主支血管直径&

6、gt;2.5mm、分支>2.0mm,需行冠脉支架植入术者。(二)排除标准:1.有抗凝药物过敏或不能应用者。2.心功能III级以上者。3.患肿瘤疾病者。4.冠脉支架术中出现并发症,如夹层形成、严重心律失常者。5.冇肝肾功能明显损害者。6.有甲状腺疾病、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三)病例选择: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行冠脉造影(CAG)证实为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并iL需要介入治疗的52例病人。其中男性35例,女性17例,年龄46—78岁,平均64.7±9.8岁。随机分为OCT检测组(即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全部患

7、者均有明显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39例(%)、稳定型心绞痛6例(%)、陈旧心肌梗死7例(%)。两组基本临床资料见表1。二、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并且需要介入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OCT检测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签署该研究的知情同意书。试验组在介入治疗前进行OCT检测,决定介入治疗策略,介入治疗即刻再次评价治疗效果,如果介入治疗效果不佳者,则即刻进行修正或者补救。研宄观察指标:观察奋无富含脂质斑块、薄帽纤维粥样斑块、斑块破裂、血栓,并测定病变狭窄程度。介入治疗即刻复査OCT,再次

8、评价治疗效果,观察有无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