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脱色实验

混凝脱色实验

ID:20846961

大小:193.0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17

混凝脱色实验_第1页
混凝脱色实验_第2页
混凝脱色实验_第3页
混凝脱色实验_第4页
混凝脱色实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混凝脱色实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坏工综合实捻混凝脱色实验实验报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实验题目混凝脱色实验实验类别综合实验室实验吋间实验环境温度:湿度:同组人数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摸索出对某种废水用混凝沉淀处理的各种条件(包括混凝剂的选择,投药量,pH值,温度、水力条件等条件)。2.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二、实验仪器及设备1.实验装罝:混凝实验装罝主要是实验搅拌机。搅拌机上装有电机的调速设备,电源采用稳压电源。2.实验设备及仪器仪表:分光光度计,pH试纸,磁力搅拌器(1台),烧杯(lOOOmL,6只),量简(lOOOmL),移液管(5mL)o3.实验药品:1O%HC1溶液,10%

2、NaOH溶液,10%Al2SO4溶液三、实验原理水屮粒径小的悬浮物以及胶体物质,由于微粒的布朗运动,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和胶体的表面作用,致使水中呈现浊状态稳定。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1)能降低颗粒间的排斥能峰,降低胶粒的e电位,实现胶粒"脱稳"。(2)同时也能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3)网捕作用。而达到颗粒的凝聚。整个过程经历三个阶段:混合,混凝和沉淀1.混合、凝聚胶体脱稳混合时间T:10〜30s,最多不超过2min速度梯度G:500〜1000s_12.絮凝生成矾花实验题目混凝脱色实验实验类别综合实验室实验吋间实验环境温度:湿度:同

3、组人数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摸索出对某种废水用混凝沉淀处理的各种条件(包括混凝剂的选择,投药量,pH值,温度、水力条件等条件)。2.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二、实验仪器及设备1.实验装罝:混凝实验装罝主要是实验搅拌机。搅拌机上装有电机的调速设备,电源采用稳压电源。2.实验设备及仪器仪表:分光光度计,pH试纸,磁力搅拌器(1台),烧杯(lOOOmL,6只),量简(lOOOmL),移液管(5mL)o3.实验药品:1O%HC1溶液,10%NaOH溶液,10%Al2SO4溶液三、实验原理水屮粒径小的悬浮物以及胶体物质,由于微粒的布朗运动,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和胶体

4、的表面作用,致使水中呈现浊状态稳定。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1)能降低颗粒间的排斥能峰,降低胶粒的e电位,实现胶粒"脱稳"。(2)同时也能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3)网捕作用。而达到颗粒的凝聚。整个过程经历三个阶段:混合,混凝和沉淀1.混合、凝聚胶体脱稳混合时间T:10〜30s,最多不超过2min速度梯度G:500〜1000s_12.絮凝生成矾花保证足够的絮凝时间G:10〜75s-11.沉淀矾花与水分离停止搅拌,静置混凝试验搅拌机实验原理问答题:1.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冇哪些?答: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比较复杂,其中主要由水质木身的复杂变化引

5、起,其次还要受到混凝过程中水力条件等因素的影响。(1)水中悬浮物浓度:浓度低,颗粒碰撩几率减小,混凝效果差;浓度高使铝盐铁盐投加量增大;颗粒粒径大小不一有利于混凝;有机物浓度高保护胶体不利于混凝,浓度低冇助凝作用。(2)pH值和碱度:水的pH影响无机盐类混凝剂水解产物的形态,混凝机理不同,对混凝影响较大;每一种混凝剂都有各自的pH最优范围,碱度能保持水解反应顺利进行,对pH起缓冲作用。(3)水温:水温低时混凝效果差,絮凝体形成慢、细小松散,不易沉降。原因:无机盐混凝剂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低温水解困难;水温低吋水的粘度大,水分子的布朗运动弱,不利于胶粒的脱

6、稳和聚集,因而絮凝体形成不易,同时水流剪力增大,影响絮凝体成长:低温下胶体水化作用增强,妨碍胶体凝聚。(1)水力条件:混合阶段为是药剂快速均匀分散以水解、聚合及颗粒脱稳,应剧烈搅拌,搅拌强度的G值一般在700〜1000s“之内;絮凝阶段主要靠机械或水力搅拌促使颗粒碰撞凝聚,以同向聚凝为主,G值应渐次减小,搅拌强度或水流速度应逐渐减小,平均G=20〜70s'平均Gt=104〜105。2.无机混凝剂和有机混凝剂的混凝机理和应用条件有何异同?答:无机混凝剂的混凝机理:对于传统铝、铁盐的混凝作用机理一般认为以其水解形态与水体颗粒物进行电中和脱稳、吸附架桥或粘附卷扫

7、,生成粗大絮体再加以分离去除。由于水解反应极为迅速,传统铝、铁盐混凝剂在水解混凝过程中并未能完全形成具有优势混凝效果的形态。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之所以高效的原因,在于其预制过程中形成具有一定水解稳定性的优势混凝形态为主的产物,因此区别于传统低分子盐类在投加后即可发挥其优越性能。虽然对其作用机理的研宂在很大程度尚停留在经验推测之中,缺乏实证性的研究,S前正在得到进一步的阐明,并II在应用界面络合、沉淀模式乃至界面多核沉淀模式以及水体悬浮颗粒物、沉积物的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发展并建立其定量计算模式。深化无机混凝剂化学、混凝过程化学的基础研究,结合其生产工艺、工程应用

8、中的实际问题,为无机混凝剂发展到更高阶段的必然途径。深入的研宄混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