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与晚清革命

客家与晚清革命

ID:20856973

大小:76.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17

客家与晚清革命_第1页
客家与晚清革命_第2页
客家与晚清革命_第3页
客家与晚清革命_第4页
客家与晚清革命_第5页
资源描述:

《客家与晚清革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客家与晚清革命【内容提要】1949年,毛泽东在总结中国人民近代革命斗争的历史时,曾特别列举了中国共产党出世之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四位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孙中山。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其中的两位革命领袖,洪秀全与孙中山,前者所点燃的太平天国革命烈火,曾燃遍大半个中国,几乎颠覆了满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后者不仅以其多年的革命实践最终结束了专制王朝在中国的数千年统治,更以其高瞻远瞩的理论贡献而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和现代化运动的伟大先驱和导师。而这两位伟大的革命领袖人物,竟然都出自客家——汉民族中一个人数不是很多但却有着若干自身特色的民系。我们当

2、然不能将其仅仅看作是偶然的巧合,而是要努力发掘其中可能隐伏着的某些更为深层的东西。一部晚清革命史,原本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而客家在其中的作用一旦凸现,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发动的背景与进程中若干原被忽视或不为后人所理解的情节,也可因此而受到注意并得到更为合理的解释。(一)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10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既屈辱而又奋斗不止的110年。1949年7月1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代表站立起来了的中国人民,对这一刚刚成为过去的伟大历史时代,作了至少在当时还是最具权威性的回顾总结。

3、对于这一回顾总结,今天的人们当然可以有着新的不同的见解,但这并不是本文所关注的焦点。因为本文涉及的只是毛泽东在文中所列举的,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的几位学习西方的先进中国人。毛泽东在文中指出: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1]1840年鸦片战争后直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学习西方的中国人何啻数百上千!毛文以洪、康、严、孙这四位为代表,显然是颇具匠心的。因为这四位代表人物,一位是太平天国的天王,两位是戊戌维新的

4、主将,还有一位是辛亥革命的领袖。而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近代史上——更确切地说是晚清时期——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无须赘言,得风气之先,是这四位先进人物的共同特点。因此,从出生地域来看,有三位出生于与西方接触最早也最为频繁的广东(洪、康、孙),一位出生于五口通商后首先开埠的福建(严),是毫不足怪的。再从生活的时代看,以洪秀全(1814-1864)为最早,其他三位,基本同时,严复(1854-1921)与康有为(1858-1927)稍长,孙中山(1866-1925)约迟出生十年,也即一个“十年代”(Decade)。年岁的差异,

5、或可说明他们在晚清依次发生的重大事件中先后担任主角的部分原因。然而真正引起我们的兴趣的并不是这四位先进人物的出生地和出生时间,而是这四位中的两位革命领袖,竟然都是客家人士!客家人洪秀全所点燃的太平天国革命烈火,曾燃遍大半个中国,几乎颠覆了满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另一位客家人孙中山不仅以其多年的革命实践最终结束了专制王朝在中国的数千年统治,更以其高瞻远瞩的理论贡献而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和现代化运动的伟大先驱和导师。进一步的考察还可以发现:太平天国的其他领袖人物及其最初的基本群众,几乎都是客家人[2];辛亥革命的参与者中,客家人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两位革命

6、领袖的客家背景,如若不是偶然的巧合,那么,它本身究竟说明了什么?两次革命中的客家基本群众,和他们的领袖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这里是否隐伏着某些更为深层的值得我们研究的什么东西?曾经有过这样的提法:用阶级分析、阶级斗争的观点或方法去观察一切、分析一切。对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也曾经有过各自的基于阶级观点的若干解释。用阶级观点去分析研究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一般地说,本身并没有错。可是既有的基于阶级观点的那些解释,却似乎并不能令人满意,好象总是遗漏或疏忽了一些什么。过去我们弄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现在逐步清楚了: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的人,只能是社会的人而不可能

7、只是单个的孤立的自然人,他处于客观存在的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联系之中。阶级关系只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但并非涵盖一切的一种关系。发现阶级斗争,提倡阶级分析,是了不起的历史贡献。而且,正如马克思所说,发现阶级斗争,也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首创和功劳。然而阶级关系并不能解释一切,尤其是牵涉到一些更深的或更广泛的社会层面的时候。因为阶级关系,说到底,不过是经济关系的一种体现。对洪秀全与孙中山这两位领袖人物的客家出身,乃至参加两次革命运动的客家基本群众的进一步探讨,显然为阶级分析、阶级斗争的观点或方法力所未逮。它需要我们开拓自己的视野,进入对于客家民系的新的研究

8、领域,注意汲取社会学、人类学领域的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方法及其成果。国内外对于客家民系的研究,主要是在进入民国以后。国内的研究,首先是客家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