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历史考前必背考点全览

高考文综历史考前必背考点全览

ID:20859646

大小:374.50 KB

页数:114页

时间:2018-10-17

高考文综历史考前必背考点全览_第1页
高考文综历史考前必背考点全览_第2页
高考文综历史考前必背考点全览_第3页
高考文综历史考前必背考点全览_第4页
高考文综历史考前必背考点全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文综历史考前必背考点全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考文综历史考前必背考点全览第一专题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考点1  中国古代启蒙民主思想的产生一、原因1、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渐趋衰落。2、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3、思想上,理学走向极端,激起人们的批判。二、表现1、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为“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2、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反对“人治”,震动了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想兴起有一定影响。3、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他脚踏实

2、地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4、王夫之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提出政治上要“趋时更新”,其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三、影响冲击着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重要表现。考点2中国近代追求民主反对专制的斗争一、洪仁玕的民主思想《资政新篇》主张以法治国、设新闻官、公众选官。二、早期维新派的民主思想郑观应主张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三、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变法中准许官民上书言事,设立报馆学会等有利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

3、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政治措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起了积极作用。五、“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中共在抗日根据地政权中实行“三三制”的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六、抗战后争取民主的斗争中共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促成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考点3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

4、该制度初步建立。三、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依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四、一国两制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先得到了成功的运用。考点4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形成一、英国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保障议会权利,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二、美国1、1776年,《独立宣言》,马克思把它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为美国民主化进程作了思想理论到制订法律的准备。2、《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部资产阶级宪法,确立美国是三权

5、分立的联邦总统制国家。三、法国1、《人权宣言》提出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法国和世界民主化进程有重大意义。2、《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3、1804年的《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第二专题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考点1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一、西汉开通两条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①开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②意义:A.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B.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C.两汉

6、之际,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2、海上丝绸之路①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广东-印支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②意义:A、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扩大了秦汉文化对外的影响。B、从海路沟通了东、西方外交联系,拓展了中国、亚洲濒海地区、欧洲一些国家的外交活动范围。二、唐朝丝绸之路的拓展1、陆路方面:隋唐时期陆路上的“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东起长安,经中亚,一条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另两条至地中海进入欧洲、或西北行进入欧洲。..2、海路方面:从广州出发,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三、明朝郑和下西洋1、目

7、的①宣扬国威,宣传明王朝的强盛。②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③为宫廷购回奢侈品,即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2、概况: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3、特点:①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②不是发展海外贸易,采取的事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4、历史意义①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②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极大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

8、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③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与欧洲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早半个多世纪。不愧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