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发现的模式之二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

七、发现的模式之二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

ID:20866660

大小:4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7

七、发现的模式之二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_第1页
七、发现的模式之二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_第2页
七、发现的模式之二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_第3页
七、发现的模式之二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_第4页
七、发现的模式之二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发现的模式之二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七、发现的模式之二: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逻辑实证主义者相信]高概然度才合乎要求。他们明确接受这一规则﹕“永远接受概然率最高的假说﹗”现在已经不难证明﹐这一规则等于下一规则﹕“永远选择尽可能不超出证据的假说。”接下来还可证明,这不仅等于说“永远接受內容最少的假说﹗”而且也等于说﹕“永远选择具有最高特设性的假说﹗”这一出乎意料的结果来自这个事实﹕高概然性假说只是适应已知事实的假说,它尽可能不超出于这些事实。——波普尔《猜想与反驳》【7.1】实证主义信奉归纳﹐又不断改进归纳。证伪主义信奉演绎﹐又不断改进自己。本下节內我们简单谈一下实证主义的发展过程﹐以后就主要讨论跟实证主义有关的问

2、题。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法国出现了一个自称的“科学的哲学”——孔德的古典实证主义。孔德(《实证哲学教程》)有两点主张是我们关心的。他说﹕“如果从一方面说﹐任何实证的理论都一定要建立在一些观察上面﹐那么另一方面也同样明显﹕人类精神必须要有某种理论﹐才能进行观察。如果我们爱思考各种现象的时候不立刻把他们联系到某些原则上去﹐我们就不但不可能把这些孤立的观察结合起来﹐从而得出某种结论﹐甚至于根本无法把他们记住﹔而且﹐最常见的情況是面对事实视而不见。”孔德认为观察需要有理论指导﹐后文还认为追踪先有理论还是先有观察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前面我说的那些话﹐真是白费了力气﹐人家早在一百五十

3、年前就同意了我们今天的看法。孔德把形而上的范围划得很大并力主彻底摒弃。他说﹕“探索那些所谓本因和目的因﹐对于我们来说﹐乃是绝对办不到的﹐也是毫无意义的。”甚至“完全不想陈述那些造成各种现象的动因﹐因为那样只会把困难往后推。”他认为“人类精神如果不钻进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仅限于在一个完全实证的范围內进行研究﹐是仍然可以在其中为自己最深入的活动找到取之不尽的养料的。”孔德生活在一个“各种一般的宇宙现象﹐都由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尽可能地说明了”的时代。他的哲学观点反映了在牛顿和爱因斯坦之间把常轨科学活动视为唯一正当工作的科学家们的一般看法。他认为科学只需要描述怎么样﹐不必解释为什么

4、﹐探索因果关系是形而上的残余。这种观点当然连那些没有独立哲学主张的科学家也不会理会。最近一百年是科学革命-重建范式﹐科学膨胀-新建范式的时代﹐大科学家大多不乏哲学见解。有几位还真称得上哲学家的马赫﹑奧斯维德﹑彭加勒﹑希尔伯特、罗素﹑爱因斯坦﹑波尔﹑海森伯﹑布里奇曼﹑维纳﹑莫诺﹑普里高津﹑贝佛里奇﹑哈肯等﹐就像建立经典物理学范式时的伽里略﹑牛顿﹑笛卡尔﹑莱布尼茨﹐他们个个津津乐道最经院气的形而上问题。最有意思的是下面要谈的在科学和哲学上都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的马赫。实证主义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马赫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R.阿芬那留斯)。一方面他们更彻底地主张“描述性”科学﹐加强反形而

5、上倾向﹐连孔德和英国实证论者斯宾塞的观点都被打上“形而上”的标签﹔另一方面﹐马赫本人(《感觉的分析》)又大谈认识和经验的本性﹑主客体问题﹑物理东西和心理东西的关系等等。这就使他跟那些被孔德宣布为“哲学味太浓”﹑远离科学的流派很接近。关于这一派的讨论文章很多﹐这儿就不多谈了。实证主义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或称新实证主义﹑分析学派。这一派拋弃了马赫的心理主义和生物主义。一般认为它有三小来源﹕古典实证主义﹑古典经验主义﹑数理逻辑。也有人认为关于分析的先验演绎思想来自笛卡尔。这个学派发展到后期﹐重经验论超过了实证论﹐因此又称为逻辑经验主义或新经验主义。这派最关心

6、意义问题﹐做了很多语义分析工作。战后很活跃的“语言分析派”继承了这方面的工作。好多学科都是从哲学的控制下脫离出来独立成科的。按我看﹐他们有点像没完全独立的意义学。逻辑实证主义把许多其他哲学家关心的问题宣布为假问题﹐把哲学问题全化成语言问题。他们在逻辑语义﹑概率逻辑以及数理逻辑和概率论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发展到后来﹐“这种哲学不仅提不出重大的﹑有影响的论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自信。它愿意承认别种流派﹐甚至是公开‘形而上学的’流派存在的可能性〈甚至是不可避免性)”(列克托尔斯泰《从实证主义到新实证主义》)。另有两个不算维也纳学派但跟逻辑实证主义关系密切的人物﹕维特根斯坦和波普

7、尔。前者也是个语言分析派。后者则是跟乔姆斯基一样是个內部反戈一击的叛逆者﹐他“曾经对逻辑实证主义的许多思想的形式起过很大的作用”(列克托尔斯基)﹐但后来却领导了一个反实证主义的运动。有趣的是﹐当波普尔用德文写下《研究的逻辑》(1934德文版﹐英译本书名《科学发现的逻辑》﹐1959)﹐举起批判理性主义大旗﹐驳斥经验主义的实证论时﹐英国的逻辑实证主义者艾耶尔正在忙他那本日后他赖以成名的英文著作《语言﹑逻辑和真理》。【7.2】上个小节里讨论的问题太专门﹐本想把它们全刪了。可是引申开想想﹐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