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口与反止口的设计要点详解.doc

止口与反止口的设计要点详解.doc

ID:20869048

大小:3.19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7

止口与反止口的设计要点详解.doc_第1页
止口与反止口的设计要点详解.doc_第2页
止口与反止口的设计要点详解.doc_第3页
止口与反止口的设计要点详解.doc_第4页
止口与反止口的设计要点详解.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止口与反止口的设计要点详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今天要发的这份教程是止口与反止口的设计要点详解,共分为:一、认识止口二、止口的作用三、止口设计的基本原则四、止口设计的作图方法五、止口与扣位的关系六、止口与反止口关系七、反止口的不同的结构及变化形式一、认识止口:止口也没有很专业的解释,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为开口处的止动结构,也称为唇。 止口分为公止口与母止口,止口种类很多,现在以手机结构中常用的一种来说明,如下图所示:二、止口的作用为什么要设计止口呢?止口有什么作用?总的来说,止口的主要作用归纳为:1、限位。防止壳体装配时错位、产生断差。如图所示:止口的作用为:防止A壳朝外变形,同时防止B壳朝内缩。2、防静电。止口也称静电墙

2、,可以阻挡静电从外进入内部,从而保护内部电子元件,所以在设计时尽可能的保留整圈止口的完整。三、止口设计的基本原则止口设计的基本原则:A、公止口一般长在厚度薄的壳体上。B、母止口一般做在厚度厚的壳体上。补充说明:手机壳体中,绝大部分是A壳薄,B壳厚,所以,A壳一般是长公止口。但要注意的就是公止口不一定就长在A壳,如果A壳厚,B壳薄,公止口就长在B壳。C、公止口的尺寸说明:1、尺寸a为公止口的高度,常用范围为0.60-0.802、尺寸b为公止口根部宽度,常用范围为0.60-0.80,最小尺寸要保证拔模后顶部最小宽度不少于0.503、尺寸c1、c2是公止口两侧拔模尺寸,2-3度

3、即可4、尺寸d倒角尺寸,好装配,常用0.25-0.30D、止口的配合尺寸说明:1、尺寸A为配合面尺寸,为0.052、尺寸B为止口纵向避让尺寸,常用0.10-0.20,建议0.20,防止尺寸偏差时造成装配干涉。3、尺寸C是过渡圆角,主要是胶位突变的圆滑过渡,也不能太大,防止装配时干涉。4、尺寸D为壳体外观面胶厚尺寸,应≥0.80四、止口设计的作图方法止口的设计作图方法也是很多种,主要有:1、扫描直接做出。扫描可以一步做出,是既快又省步骤的做法,值得推荐,尤其适用于分型面是平面的零件。缺点为分型面是弧面或者断差面的,扫描出来的曲面可能会扭曲,满足不了要求。 2、用“唇”命令。

4、Proe中的“唇”命令是用来做止口的,比较方便,一个命令就可以做出来。缺点是容易失败。3、先拉伸、再拔模。这也是很常用的一种做止口的方法,尤其适用于不便于沿边扫描时,这种方法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4、曲面偏移命令。这种方法明显的缺陷就是步骤多,麻烦。适合于分型面是弧面或者断差面时,又不能用以上方法作止口时,可采用。 五、止口与扣位的关系A、扣位分公扣与母扣,与止口的关系为:正常布扣方法:母扣布在公止口的壳上,同理,公扣就布在母止口的壳上。B、反扣:母扣布在母止口的那一侧,就叫反扣。 做反扣时要注意,要把公扣两侧的公止口单边切掉至少6MM,否则扣位不能变形,成了死扣。六、止口

5、与反止口关系A、止口与反止口息息相关,配合使用。反止口的作用与止口相反,如下图所示:反止口是防止B壳朝外变形,同时防止A壳朝内缩。B、反止口是做在母止口的那个壳上。C、设计反止口时要注意离公扣单边8.0MM,至少6.0MM,因为扣位要变形。反止口与止口的配合尺寸如下图:D、反止口与止口的配合尺寸如下图:1、尺寸A1为配合面尺寸,为0.10,最大不超过0.152、尺寸B1为反止口高度,应B1≥0.60,建议0.803、尺寸C1为反止口纵向长度,应C1≥1.00,不要太小,否则反止口没有强度,易断。七、反止口的不同的结构及变化形式A、标准反止口这种反止口是最普遍使用的,结构设

6、计时要注意:为保证足够的强度,要成对做。 B、反止口变化形式一(骨位纵向延伸与母止口连起来)这种反止口是第一种变化而来的,主要适用于PCB离壳体太近,没有空间做标准反止口。为保证足够的强度,也要成对做。缺点:要切掉另一个壳上的公止口。C、反止口变化形式二(工字骨)工字骨反止口做法也很普遍,主要适用于PCB离壳体太近,没有空间做标准反止口。优点:这种反止口强度好,又不必切另一个壳的公止口,值得推荐。D、反止口变化形式三这种骨位是由工字骨演变而来,主要适用于PCB离壳体太近,没有空间做标准反止口。缺点:要切掉另一个壳上的公止口,还要注意保证另一个壳的胶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