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导学案及答案

说木叶导学案及答案

ID:20872809

大小:4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7

说木叶导学案及答案_第1页
说木叶导学案及答案_第2页
说木叶导学案及答案_第3页
说木叶导学案及答案_第4页
说木叶导学案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说木叶导学案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二语文组必修五第三单元导学案编号9编写时间2014/3/20编写者邓俊《说“木叶”》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积累诗词名句,理解古诗词语言富有暗示性的特点。二、根据诗歌语言特点,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学习重点难点一、理解“木”与“树”、“木叶”与“树叶”、“落木”与“落叶”、“落木”与“木叶”的不同意味。学习方法一、朗读法二、探究法三、分析与归纳等方法相结合四、举一反三迁移应用学习课时二课时预习案:知识链接一、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中提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

2、(阅读文章第5段)诗歌中的形象,即意象,具有暗示性。意象无论在任何诗人笔下,都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具有了一定约定俗成的意义,它们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化入了中国人的思维。“木”“叶”如此,更有其他意象。如松、菊、梅、竹、兰等多用来表达高洁情操,关山、杨柳、兰舟、长亭等物多用作挥写离别之苦,而南山、幽居、禅寺等则多与隐逸情怀相连。这些意象呈现出丰富多彩、相对稳定的含义,从而为我们理解诗歌内容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2002年全国卷17题选择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题目为:“前

3、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许多考生或不明其意,或张冠李戴。由于”折柳“的寓意又影响了第二个问题的思考,因此此题得分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乃不知古典诗词的许多意象有着特别的含义。“柳”,留,二字同音,有“留客”的含义。因此古人有折柳赠送的习俗,也寓示着朋友、亲人将要远离。“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此曲一起,“何人不起故园情”呢?弄懂来龙去脉,寓意自然明矣。由此启发在古诗鉴赏备考复习中,不

4、能不熟知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二、诗歌意象 “意象”一词是诗词欣赏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作家作品”三、作家作品  林庚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此后,林庚陆续出版了《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林庚诗逊等诗集和诗、论合编的《问路集》及诗性哲理随笔《空间的驰想》。学生们这样回忆自己的老师:80年代初,林庚先生给那时的师兄师姐上了一堂“告别课”。为了这一堂课,林先

5、生整整准备了一两个月。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本来已经不用备课,可是先生说要讲出最高的水准来,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好教案。讲完这节课,先生回家后大病一场。贺知章那首名诗《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正是因为林庚的挖掘,在课堂上传于学生,而后选入小学课本,最终家喻户晓的。 人物评价:  燕园,少了一位良师;天堂,多了一位诗人。――载自北京大学校园网  静希师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

6、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总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袁行霈四、整体感知熟读课文,认真研读,按意象分类积累诗词名句。文章第二段开篇就明确在概念上“木叶”就是“树叶”,但在文学语言上却又给人不同的感受,同学们能不能根据文章相关语段提供的信息加以概括?问题导学一、基础知识(1)注音: 征戍()        橘颂()        招徕()         落木萧萧()涔阳()        无妨()       陇首()        得鱼忘筌()寒砧()       桅

7、杆()        漂泊()          秋风袅袅()疏朗()        窸窣()       迢远()        灼灼其华()亭皋()        冉冉()        门栓()       翩翩起舞()(2)解释下列成语  得鱼忘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意忘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预习检查导入新课:诗词填空 1、(),不尽长江滚滚来。  

8、  2、(),化作春泥更护花。讨论明确,以上诗句中“落木”与“落红”分别是“落叶”与“落花”,作者为何不用“落叶”与“落花”,却用“落木”与“落红”?这个问题我们请著名学者林庚先生来作解答,导入课文学习。引1:与树有关的诗句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诗句叶有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