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化集成》书目

《东方文化集成》书目

ID:2087844

大小:105.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7-11-14

《东方文化集成》书目_第1页
《东方文化集成》书目_第2页
《东方文化集成》书目_第3页
《东方文化集成》书目_第4页
《东方文化集成》书目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方文化集成》书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窗体顶端《东方文化集成》书目窗体底端2008-01-0416:16:46  来自:抱一君(杭州)  1、《汉代丝绸之路的咽喉——河西路》(季羡林主编•东方文化集成系列)  作者,王宗维,30万字,定价32元,昆仑出版社,2001.8。这是一本研究古代西部大开发的书。该书就历史上的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大迁徙与民族大融合、边疆屯田与边疆稳定、汉朝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方面的政策、以及发生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河西走廊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通过流畅的文笔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并进行了详尽的论证。如,数十万的西部移民,不仅带来了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力、技术、经验,而且带来了内地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

2、。从经济结构方面看,移民使传统的以游牧为主的经济结构变为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经济结构。从社会稳定角度看,不但缓解了内地矛盾,而且也巩固了边疆,平定了叛乱;从文化交流来看,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成为可能。  “河西路”这个词,汉代文献中包括两个意思:有时指汉金城郡黄河以西至玉门、阳关的交通道路;有时则包括道路两侧的所有郡县,泛指河西整个地区。本书中所用的“河西路”则两种意思兼而有之。书中详细研究了汉朝政府开辟河西路的经过和为保卫和建设这个通道所采取的种种措施,确保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和汉朝经营西域事业的节节胜利。为此,汉朝政府花费了巨大代价向河

3、西地区大量移民,包括中原各郡县的汉民和各地少数民族,数十万居民移居河西,大大增加了河西地区的劳动力,而且移民的绝大多数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者,从而改变了汉西地区经济结构,使畜牧为主少农业的地方发展成为“畜为天下浇”的富庶地区。汉朝政府在河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成就,吸引了河西地区的各少数民族人民,加上属国制度的设立,使各少数民族依靠汉朝政府,与汉民和睦相处,民族关系得到根本改善。汉朝对河西的开发和建设,使河西得到了长期安定的政治局面,保证丝绸之路的繁荣昌盛。该书考证严谨、见解独到,是该领域的权威专著。  2、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纲(季羡林主编•东方文化集成系列) 

4、 作者孙承熙,232千字,定价28元,昆仑出版社,2001.8。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产生、发展、演变的轨迹及其特点。作者侧重从文化角度,对伊斯兰教的的经典《古兰经》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特别对伊斯兰与犹太文化、基督教文化的相互影响以及关系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很有新意,是一部学术价值较高的学术著作,季羡林先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3、战后东南亚华人社会变化研究(季羡林主编•东方文化集成系列)  作者梁英明,字数20万,定价25元,昆仑出版社,2001.8。本书着重研究了战后东南亚华侨转变为华人的历史过程,研究华人政治地位的变化、华人经济力量的增长、华文

5、教育小兴衰、华人社团的演变、华文报刊的发展、华人进入当地社会的进程及其面临的问题,华人社会与祖籍国的关系特点及其变化等。本书在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东南亚各国华人社会进行了综合比较研究。  4、蒙古国现代文学(季羡林主编•东方文化集成系列)  作者史习成,字数240千,定价28元,昆仑出版社,2001.8。专著全面系统、科学准确地介绍了蒙古国文学发展演变的来龙去脉,并从启蒙文学、启蒙文学家、爱国文学、军事文学、人民革命文学、牧人文学、城市文学、妇女文学、爱情文学、人生文学、儿童文学等多个角度对蒙古国现代文学进行了梳理、考察、透视和介绍,是了解、学习、研究蒙古国现代文学的

6、基础读物。  5、满汉全席源流考(季羡林主编•东方文化集成系列)  作者,赵荣光,45千字,定价45元,昆仑出版社,2003年4月。本书通过饮食文化及其变迁这一独特的视角,按照满席-汉席、满汉席、满汉全席三个不同历史形态顺序,揭示了中华民族各个民族之间(尤其是满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不断深融博洽的历史趋势,既是从满族饮食文化角度写就的中华民族融合的历史,也是满洲民族的文化发展变迁史。作者是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学术部负责人、《饮食文化研究》杂志编委会主任,他在系统梳理整理清宫御膳档案、全方搜索民国方志笔记基础上,历时20余载写成该书。作品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7、,又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6、儒道释背景下的唐代诗歌(季羡林主编•东方文化集成系列)  陈炎、李红春著,21万字,23元,昆仑出版社,2003年4月。唐初时期,李世民家族为抬高和巩固自己的地位自称是李耳的后代,这与当时诗坛崇尚仙风道骨的时尚有什么关系?中唐时期武则天为巩固外戚势力一再推崇佛教,这与这个时期崇尚的诗坛的经声佛号有什么关系?而儒学在唐朝时而被利用时而被排斥,在佛、道夹缝中寻求均衡和发展,这又是如何影响了唐代的诗歌的?本书实际是一部从儒释道角度写就的唐代诗歌发展史。全书分为“万象更新的初唐英姿”、“恢弘壮阔的盛唐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