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释·善说海》第一二九讲 - 智悲佛网

《入菩萨行论释·善说海》第一二九讲 - 智悲佛网

ID:2088667

大小:52.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7-11-14

《入菩萨行论释·善说海》第一二九讲 - 智悲佛网_第1页
《入菩萨行论释·善说海》第一二九讲 - 智悲佛网_第2页
《入菩萨行论释·善说海》第一二九讲 - 智悲佛网_第3页
《入菩萨行论释·善说海》第一二九讲 - 智悲佛网_第4页
《入菩萨行论释·善说海》第一二九讲 - 智悲佛网_第5页
资源描述:

《《入菩萨行论释·善说海》第一二九讲 - 智悲佛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百二十九节课思考题701、前面已讲过寂静地方的功德,此处又再次宣说,是否有重复的过失?为什么?702、请简述很多在家人虽然没有机会前往阿兰若,但在城市里修行仍可解脱之理。703、修行人是怎样看待死亡的?他与一般的世间人有何不同?704、有些人说:“修行必须要在闹市,这样才能得到真实的磨练,去寂静处是一种逃避。”他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705、如何区别洪福与清福?你向往哪一种?为什么?706、请以实际生活来说明知足少欲的功德。为什么说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富翁?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士!顶

2、礼传承大恩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23-壬二(于静处生起欢喜)分二:一、略说连接文;二、广说。前面已经讲了寂静地方的功德,此处又宣说寂静地方的优点,这有没有重复的过失呢?并没有。因为前面是总说,这里是分说;前面让初学者对寂静地方产生向往之心,这里是到了寂静地方以后,断除内外一切贪执,精进修行,且在修行的过程中不能离开寂静地方。或者还可解释为,前面是“身体”远离闹市而前往静处,这里是“心”依靠静处修持菩提心的真义。因此

3、,寂天菩萨的教言前后并不重复,这方面大家应该清楚。癸一、略说连接文:故当厌诸欲,欣乐阿兰若。综上所述,凡夫对美色、财物、名声等,很容易生起贪心,以此引生嗔心、嫉妒、傲慢等其他烦恼,所以我们必须对色声香味等五欲,生起坚定的厌离之心。-23-前面已用大篇幅详细叙述了贪欲的过失,并告诫修行人如何把握自己的内心,这样之后,大家应从内心深处有一种体会,确实觉得世间妙欲没有实在的意义。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对感情、名色相当执著,认为追求这些是来到人间的头等大事,其实这都是虚妄分别念假立的,如果观察它的真相,对人

4、的贪爱也好,对财物的执著也罢,根本没有可取之处。倘若你生起了这样的正念,这就是所谓的修行。对喧闹的城市、诱人的欲妙心生厌离后,便会欣乐于前往阿兰若。“阿兰若”是梵语,义为寂静处。自古以来成千上万的高僧大德,均是依靠寂静处而获得成就的,博朵瓦格西在教言中说过:“抛弃故乡、远离亲友、断除愦闹、如理修法之人,离解脱不远了。”观察这其中的含义,就会明白他的意思无非是说我们修持佛法的人,一定要远离故乡亲友等各种散乱。有些在家人可能想:“现在我离不开故乡亲友,也摆脱不了城市的散乱,按照这种说法,我是不是没有解

5、脱的缘分呢?”-23-也不是这样。像住山瑜伽士那样的修行机会,在家人恐怕是谈不上,但如果能把握自己的时间,对身心重新作一番调整,命运也会掌握在自己手中。现在很多居士通过修行之后,从来不看电视,也不到处去应酬,除了亲人重要的请客以外,根本不与不三不四的人来往,以前的恶友全部断交。而且平时也不逛商店,该做的事情做完后,就到佛堂去看书、听光盘、修行,把佛堂当作阿兰若,这就是城市里依止寂静的一种方法,这样也是可以的,佛陀并没有说非要到山里去。当然,有机会前往山林里面,功德还是非常大。《月灯经》中说:“有人

6、以希求心向静处仅迈七步,也比恒沙数劫中供养十方诸佛的功德大。”对于这个教言,华智仁波切曾再再宣说过。《学集论·阿兰若品》也引用《三摩地王经》的教证说:“住于寂静兰若者,心常厌离有为法,若人林居修解脱,此等功德自然生。”住在寂静处的修行人,对有为法生起极为强烈的厌离心,若能安住在森林中修行,那么增上善法、灭除烦恼、心得清净等功德,自然而然会产生。《窍诀宝藏论》、《大圆满心性休息》和《前行引导文》里面,也讲了很多依止静处可增长功德的教言。-23-我们真的需要在静处修行,没有这样的修行,恐怕在短暂的人生

7、中不一定有解脱的缘分。如果你能身心寂静,即使患了不治之症,或者出现极大的违缘,也会有柳暗花明的机会。以前有一位喀格西,不幸罹患了麻风病,想尽一切办法也无力回天。他认为自己一定会死,于是放下一切,远离人群、归隐山林,到节莫圣地专心专意地念观音心咒。后来他有一次做梦时,梦见一个白衣人加持自己,当他一觉醒来,麻风病就不治而愈了。以前汉地有个人也得了麻风病,他去寂静的山里坐以待毙,看着身体一块一块糜烂,内心特别痛苦。有一天,森林里来只老虎,他特别害怕,忽然想起《金刚经》的四句偈,便闭起眼晴一直念。老虎走到

8、他跟前,用舌头舔他的伤口,他更加害怕,颤抖不已。过了一会儿,老虎走了,他睁眼一看,伤口完全痊愈了。当然,这跟个人的信心和因缘有关,有些人患了绝症,也不一定这样就能好。-23-无论古代还是现在,修行人都有一种传统:自己的病若实在治不好,就到寂静地方去圆寂。我觉得这非常好。有些人得了麻风病或癌症后,觉得特别特别可怕,深圳有个癌症患者曾问我该怎么办,当时我从自己的感受讲了一些,但说是这样说,到时候我真的得绝症时,能不能把握自己也不好说。不过有些人还是可以,我们学院里有个道友,前段时间被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