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的预防与处理

静脉炎的预防与处理

ID:20891840

大小:2.48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8-10-17

静脉炎的预防与处理_第1页
静脉炎的预防与处理_第2页
静脉炎的预防与处理_第3页
静脉炎的预防与处理_第4页
静脉炎的预防与处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静脉炎的预防与处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静脉输液系统常用静脉的解剖学基础邢台市人民医院 时秀华上腔静脉系上腔静脉系的主干是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一肋软骨与胸骨结合处的后方汇合而成,注入右心房头臂静脉又称无名静脉,左右各一,由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而成,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头颈部的静脉1.颈内静脉:为颈部最大的静脉干,上与颈静脉孔处与颅内乙状窦相续,下至胸锁关节后方与锁骨下汇合成头臂静脉。(由于颈内静脉壁附于颈动脉鞘,官腔经常处于扩张状态,有利于静脉的回流。但颈内静脉损伤时,官腔不能闭锁,可导致气体进入静脉,发生空气栓塞)。2.颈外静脉是

2、颈部最大的浅静脉,有下颌后静脉的后支、耳后静脉和枕静脉汇合而成。此静脉位置表浅,尤其是儿童常在皮下可看到,可作为注射、输液、抽血的部位。3.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在胸锁关节后方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锁骨下静脉与颈部筋膜以及第一肋骨膜紧密结合,位置恒定,利于静脉穿刺、置管。上肢的浅静脉上肢的浅静脉起自手指的指背静脉,在手背部形成手背静脉网,主要形成一下几条浅静脉(1)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挠侧,沿前臂挠侧上行至肘窝处,借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相交通。本干沿肱二头肌外侧缘上升,经三角胸大肌沟,穿深筋膜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2)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尺侧,沿

3、前臂尺侧上行,至肘窝处接受肘正中静脉后,继续在二头肌内侧缘上升,至臂中点稍下方,穿深筋膜注入肱静脉,或与腋静脉汇合成腋静脉。由于贵要静脉较粗,位置表浅恒定,其注入处与肱静脉方向一致,临床上常用此静脉进行置管,如:PICC(3)肘正中静脉:斜位于肘窝皮下,连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变异较多,是临床常用抽血部位。常见肘前浅静脉的类型肘窝浅静脉的类型较多,常见的有:①头静脉借一条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相连;②头静脉借“Y”型前臂正中静脉分出的贵要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相连;③头脉前臂段直接注入贵要静脉,而上臂段细小,成为前臂段的续行部分。下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的主干是下腔静脉,收集

4、下肢、盆部和腹部的血液下肢的静脉下肢的深静脉与同名静脉伴行下肢的浅静脉起自趾背静脉,在跖骨远端形成足背静脉弓,弓的内侧缘上行续于大隐静脉,弓的外侧缘上行续于小隐静脉。大隐静脉经内髁前方,沿小腿内侧及大腿前内侧上升,于耻骨结节3-4CM处,注入股静脉。大隐静脉是静脉曲张的好发部位。小隐静脉经外髁后方,沿后面中央上升,至腘窝处注入腘静脉。小隐静脉也是静脉曲张的好发部位。头颈内静脉→头臂静脉颈↑部耳后静脉、枕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上手的深静脉→桡静脉、尺静脉→肱静脉→腋静脉↑肢手背静脉网→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下)腔静脉↑下

5、足的深静脉→胫前、胫后静脉→腘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肢浅静脉→足背静脉弓→小隐静脉、大隐静脉发生空气栓塞时的体位左侧卧位并头高足低位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邢台市人民医院时秀华静脉输液的并发症21%的静脉输液病人都会发生不同的并发症62%皮下血肿27%药物外渗6%静脉破裂损伤2%留置管道脱落2%表浅静脉炎0.5%静脉渗血0.5%局部过敏反应输液导致静脉炎的不良后果病人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治疗费用病人满意度下降静脉炎的定义2静脉炎的评判及分级标准按<<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88年分级标准分为Ⅵ度。0度:穿刺局部仅有不适,无其他异常;Ⅰ度:静脉周围有硬结,可有压

6、痛,但无血管疼痛;Ⅱ度:局部轻度不适,插管尖端压痛,皮肤变红,滴速加快时局部不适加重;Ⅲ度:局部中度不适,滴速加快时出现血管疼痛,插管尖端皮肤变红,并扩延5cm左右;Ⅳ度:局部明显不适,输液速度有时突然减慢,插管尖端皮肤变红,扩延>5cm;Ⅴ度:除Ⅳ度症状外,拔管时针尖可见脓液。2静脉炎的评判及分级标准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指标:分三度Ⅰ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2静脉炎评判及分级标准河北省静脉输液2009年8月学术交流会

7、标准0级:无不良反应Ⅰ级:沿静脉途径疼痛<2天Ⅱ级:疼痛3~5天和/或红肿或水泡Ⅳ级:疼痛不能耐受而停药3静脉炎的种类化学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感染性静脉炎4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化学性:药物刺激引起,如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或高渗溶液,像高渗葡萄糖,各种抗生素,有机碘等机械性:穿刺过程中损伤静脉管壁和/或导管持续输液刺激静脉管壁,而出现炎症反应细菌性: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穿刺部位感染,或导管逆行感染血栓性: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栓形成,或输液微粒形成栓子4.1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药物因素(PH值)PH值正常血液PH值7.35~7.45,药物PH

8、值超过此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