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简答题总结

教育综合简答题总结

ID:20895951

大小:125.3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7

教育综合简答题总结_第1页
教育综合简答题总结_第2页
教育综合简答题总结_第3页
教育综合简答题总结_第4页
教育综合简答题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综合简答题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简答题教育学模块一、教育的起源学说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论3.心理起源论4.劳动起源说二、古代教育的特点女女1.阶级性/等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象征性三、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四、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决定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问题: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

2、度五、简述社会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发展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六、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一)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二)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为教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继承性上(三)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七、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教育启示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

3、身心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八、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学校教育、个体实践活动、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九、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

4、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十、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祌为重点的教育十一、简述我国现行的学校系统(我国学制)★★①学前教育②初等教育③中等教育④高等教育十二、终身教育的特点1.终身性2.全民性3.广泛性4.灵活性和实用性。十三、学生的本质属性女女(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二)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三)学生是发展中的人1.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学生的特点:可塑性、依附性、向师性2.学

5、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3.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十四、教师劳动的特点女女女女女(1)强烈的示范性(2)独特的创造性(3)劳动的复杂性(4)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5)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隐含性十五、简述教师素养(一)思想道德素养(二)专业素养(三)能力素养(四)心理素养(五)身体素养十六、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1、教师需具有学科专业素养: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②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③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研

6、究能力十七、简述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宂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宄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幵发者和研宄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十八、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师生观3、树立教师威信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5、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十九、新课改背景下的师生观女女女女女(一)尊师爱生(二)民主平等(三)教学相长(四)心理相容二十、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具体包括:1.

7、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付接受性4.课程理论二十一、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①前言②课程0标③内容标准④实施建议⑤附录二十二、新课程结构的内容★★★★★(一)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屮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二)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三)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四)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二十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与意义1.促进学生全而发展2.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合作精祌、研究能力、课程理论素养)3

8、.凸显学校特色。二十四、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女女第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