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饭树树叶水提物功能性的研究

乌饭树树叶水提物功能性的研究

ID:20901110

大小:1.47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8-10-17

乌饭树树叶水提物功能性的研究_第1页
乌饭树树叶水提物功能性的研究_第2页
乌饭树树叶水提物功能性的研究_第3页
乌饭树树叶水提物功能性的研究_第4页
乌饭树树叶水提物功能性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乌饭树树叶水提物功能性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越多。魏国华等[10]综述了VBTL提取物的防腐功能、制备方法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章海燕等[11]对VBTL不同提取物抑菌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VBTL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有害细菌抑制效果较好。从目前研究进展可知乌饭树树叶中含有很多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如黄酮、精油成分等,这些物质在很多研究中报道具有抑菌作用,鉴于乌饭树树叶在资源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充分开发利用乌饭树树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2.3VBTL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

2、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一般认为,肿瘤细胞是单克隆性的,即一个肿瘤中的所有瘤细胞均是一个突变细胞的后代。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所有的恶性肿瘤总称为癌症。余清等[12]利用动物试验阐明VBTL乙醇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发现高剂量的乙醇提取物能显著抑制小鼠宫颈癌细胞株(U14)的生长(P<0.05),抑制率达28.76%,而中、低剂量的乙醇提取物对小鼠宫颈癌细胞株(U14)没有抑制作用。1.2.4VBTL提取物抗疲劳作用的研究持续的脑力劳动、睡眠

3、不足或某些身心疾病均可诱发精神疲劳,又称心理疲劳。如军事行动、紧急救援、抗洪抢险、航海、长途运输等特殊作业条件下,经常会发生睡眠剥夺现象。因此,开发快速有效地缓解精神疲劳的保健品具有一定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刘清飞等[13]对VBTL的醇提取物进行了抗疲劳实验,通过实验发现VBTL醇提物给药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能显著延长小鼠爬杆时间,降低血尿素氨含量与血乳酸含量,小鼠低温生存率高(P<0.05),证明其具有显著的抗疲劳和耐寒作用,且无毒性。黄丽娜等[14]发现VBTL醇提物可以改善大鼠精神疲劳时的自发活动度与认知能力,推测可能是

4、通过改变脑干内的单胺类递质的含量发挥作用。1.3多糖对糖尿病作用的研究进展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DM)的发病率快速上升,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DM防治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从天然药物尤其是植物中寻找降血糖的有效成分是一条重要的途径[15]。目前很多研究发现植物水提物对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16-20]。现已知降血糖的有效成分有萜类、胍类、硫醚、生物碱、肽、多糖、香豆精和不饱和脂肪酸等化合物类型,其中植物水提物中报道最多的是多糖对DM的作用。多糖作为植物中的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生物大分子,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结

5、构材料,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构成成分,某些特定结构的多糖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21]。植物多糖治疗DM的作用机理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作用机理包括了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胰岛β细胞凋亡,保护再生的胰岛β细胞免受损伤[22-24];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目或提高其亲和力,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25,26];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27];抗氧化作用;抑制糖原分解或促进糖原合成以及增加外周组织对血糖的利用;拮抗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等。同时,能防治DM患者器官的损害。目前关于植物多糖的报道大多是动物实验研

6、究的结果,有些研究的具体机理尚未清楚,对植物多糖的临床报道罕见[15]。21引言1.2.3黄酮物抑菌作用的研究进展目前很多研究发现植物水提物有抑菌作用[28-32]。植物中的抑菌成分一般存在于叶子、花、花芽、球茎、根、果实或植物的其他部分。现已知植物中具有抑菌活性的主要成分是萜烯、黄酮类、乙醛、酸等,其中植物水提物中报道最多的是黄酮的抑菌作用[33]。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学者对黄酮的研究更加深入,黄酮对微生物的抑制和杀灭作用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使黄酮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3黄酮抑菌活性的构效

7、关系黄酮的抑菌活性主要与黄酮芳环上羟基多少和羟基的位置有关。在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电子结构关系的量子化学研究中得出结论,黄酮分子中C5-OH,C7-OH和C4=O是抗菌活性的首要基团;其次为C3-OH基团;C’3-OH,C’4-OH也具备一定的抗菌活性[34]。1.4黄酮类化合物的抑菌作用大量研究结果表明[35-39],几乎所有黄酮对很多微生物(包括真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并且很多研究都认为黄酮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小于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1.4.2.1黄酮抑菌能力的测定

8、日前,有很多关于自然界中植物黄酮的抑菌活性的报道,但观点不一[40,41],涉及到黄酮对某种特定菌种的抑制程度。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不同的研究方法造成的。目前,对黄酮抑菌活性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牛津杯法[42]、梯度稀释法[43](如2倍稀释法,试管法或平板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