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县生态产业建设模式

赫章县生态产业建设模式

ID:20911014

大小:66.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7

赫章县生态产业建设模式_第1页
赫章县生态产业建设模式_第2页
赫章县生态产业建设模式_第3页
赫章县生态产业建设模式_第4页
赫章县生态产业建设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赫章县生态产业建设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赫章县生态产业建设模式摘要介绍了赫章县推行多种生态产业治理模式,包括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样板、石漠化治理与生态畜牧业发展结合、“支部+远教+协公+农户”模式、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等内容,以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关键词生态产业;建设模式;工程效益;贵州赫章赫章县以“文化兴县、工业强县、农产富县”战略,把农特产业作为“三县”战略的重要产业支柱和发展其他产业的基础,搞好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园区规模化发展进程。突破过去传统农业的发展观念,通过内引外联、考察调研,推行了多种治理模式,建设生

2、态产业,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以农产富县富民的道路[1-2],实现了三效并举,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1发展概况山区小流域治理,是以产业结构调整、投资分配和土地利用优化等为基础,通过工程、生物和农业等综合措施,建立以经济植物、防护性植物、观赏性植物为核心的,农、林牧业综合协调发展的,可为工业和商业提供优越生产、生态环境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的一系列活动或过程。赫章县是毕节地区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全县人口基数大,贫困人口多,县主体农业资源比较集中。自“十一五”以来,赫章县积极把光秃闲置的荒山改良为营养丰富的绿色草场,发

3、展生态畜牧业;通过引进技术培育野生药材,扩大种植规模;依托山区的地理、气候优势发展以马铃薯、苦荞麦、核桃等为主的原生态绿色食品产业。全县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治理模式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样板为提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平,赫章县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基础,以示范辐射为导向,建成融环境优美、绿色产业和经济发展为一体的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生态建设示范样板工程,包括生态自然修复、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效益监测、基本农田及综合配套工程、石漠化治理、优质林果药规模开发、优良品种选育及推广、优质苗圃、退耕

4、还林(草)、地埂经济植物、水土保持高效农业、生态景点及观光、速生丰产优质用材林、科学研宄等。石漠化治理与生态畜牧业发展结合采取石漠化治理与生态畜牧业发展结合模式,在威奢乡二台坡小流域实施人工种草184hm2,改良草场25hm2,种植紫荆畜牧饲料林hm2,配套栽植山苍子、续断等中药材,并整合700余万元生态畜牧业发展资金,购置基地母羊发放给农户养殖[3]。“一品一业一模式”自XX年以来,赫章县通过走“打造樱桃品牌、发展乡村旅游业、搞活庭院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一品一业一模式”发展道路。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帮扶

5、、农户主体、产业支撑、效益为主、环境改善”的原则,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异地扶贫搬迁工程、毕威高速公路建设、小流域治理、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工作,沿326国道、212省道和县乡主干道,实现乡乡有示范点、村村有示范户,不断推进生态建设向纵深发展。“支部+远教+协会+农户”模式实施基地农户联动战略模式,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式。按照高标准、高起点、规模规范的要求,采取“支部+远教+协会+农户”的模式,赫章县已经在雉街、珠市、野马川、双坪等乡镇建立起脱毒马铃薯良种扩繁基地hm2,增加辐射基地hm2,拥有专门机构6

6、个,脱毒品种22个,可给基地农户增加收入300万余元;在朱明、财神等乡镇,发展核桃产业基地6hm2以上,预计产量达6000t以上;在河镇的以则、财神山地建立半夏基地800hm2,预计产量可达200万元以上;在兴发乡种植人工草场逾hm2;在野马川新营村、大田村、平山乡江南村、中寨村等地发展产业黄牛、绿壳蛋鸡养殖协会3个,发展会员166人,形成了“以企业为龙头、协会为主线辐射广大养殖农户”的牧养产业链[4-5]。毗邻326国道的平山乡中寨村是一个农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滞后的传统村寨。XX年以前,居住在平山乡中

7、寨村洼子组的53户252名苗族居民,年收入还不足600元,人均占有粮食250kg。该村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后,村民都住上了新房子。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投入资金2万元,为农户种植优质樱桃hm2。投入资金万元组织15户农户养殖黑山羊250余只,投入资金4万元帮助43户农户养猪50余头,投入资金10万元帮助农户养牛24头。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为了引导农民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紧紧围绕培育“五型”产业要求,按照“产业支撑、效益为主、环境改善”的原则,以“种植100万亩核桃、养殖100万只羊、种植100万亩中药材”的

8、“三个百万”工程规划为目标,依托省、地、县、乡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为核心进行辐射带动,全方位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以省、地、县、乡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为核心进行辐射,全县计划完成核桃基地建设4hm2,核桃种植面积万hm2;完成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养羊750⑻只,种草5hm2,养牛12880头;建立以半夏为主的中药材基地2hm2以上;完成烤烟种植面积2hm2;新增樱桃种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