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4章 河口与海岸(100918)

9第4章 河口与海岸(100918)

ID:20911974

大小:6.41 MB

页数:72页

时间:2018-10-17

9第4章 河口与海岸(100918)_第1页
9第4章 河口与海岸(100918)_第2页
9第4章 河口与海岸(100918)_第3页
9第4章 河口与海岸(100918)_第4页
9第4章 河口与海岸(100918)_第5页
资源描述:

《9第4章 河口与海岸(10091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海洋地质学翟世奎主讲(第七讲)第四章海岸带海洋地质学第四章河口海岸引言4.1河口三角洲海岸4.2沙质海岸4.3粉沙淤泥质海岸4.4岩石海岸4.5生物礁海岸4.6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地貌的影响粉沙淤泥质海岸是指岸坡平缓、水动力条件较弱、海滩沉积物主要由泥沙粒级和贝壳碎屑及植物腐殖质组成的海岸。这种海岸的主要海洋水动力是潮汐。由于中国邻海陆架宽阔,主要是最后一次冰期后海侵淹没的冲积平原,中国海岸大多为粉沙淤泥质海岸。绝大多数河口和海湾都是典型的粉沙淤泥质海岸。4.3粉沙淤泥质海岸粉沙淤泥质海岸环境基本上摆脱了外海波浪的直接作用。有一些濒临开放海域的

2、特殊岸段,由于沿岸泥沙的供给量远大于海洋动力所能搬移的数量,导致海岸前缘的陆架淤浅,波浪能量相应地减弱,从而构成粉沙淤泥质海岸发育的环境。如苏北平原的粉沙淤泥质海岸是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段南迁流注黄海时,由巨量的泥沙营造而成的。4.3粉沙淤泥质海岸在粉沙淤泥质海岸的前沿地带基本都发育有坡度平缓、宽度不一的淤泥质潮坪。潮坪的发育除了与沿岸泥沙来源有密切关系以外,还取决于该海区的潮沙和波浪的性质。潮流是塑造潮坪(潮滩)的主要动力因素。在一个潮周期内,潮间带的水位和流速变化一般是不一致的,最大流速常常出现在涨落潮中间前后,涨潮水流沿坡上溯至中潮坪时

3、,水流速度接近最大值。之后,进入减速过程,潮水涨至高潮位已是强弩之末了。落潮时,流速由小增大,潮流速度未达最大值,潮水己退至中潮坪附近。1、潮间带沉积动力过程4.3粉沙淤泥质海岸1、潮间带沉积动力过程4.3粉沙淤泥质海岸波浪也是潮坪塑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有暴风浪时,波浪对滩面的掀沙作用十分强烈,往往可使滩面水体的平均含沙量较平时增大近10倍以上。由于地势平缓,波浪从外海传至潮坪,能量损失高达96%左右。因此,平常波浪对淤泥质海岸的作用要相对弱得多。1、潮间带沉积动力过程4.3粉沙淤泥质海岸由于粉沙淤泥质潮坪的沉积构造出现淤泥(或粘土

4、)和砂交替沉积,从而产生了砂(或粉砂)和粘土的纹层理、扁平层理及透镜状层理。这些特殊的沉积构造是潮流和憩流韵律性交替变化的表现。在高潮憩流和低潮憩流时都会有粘土级沉积物落淤,而其它阶段则为砂沉积,从而在一个潮周期内形成砂和粘土互层的纹理。1、潮间带沉积动力过程4.3粉沙淤泥质海岸2、碎屑潮坪沉积4.3粉沙淤泥质海岸碎屑潮坪在地貌上又称为潮滩,主要由粉砂淤泥质组成。潮坪的宽度取决于潮差和坡度,坡度小潮差大,则潮坪宽广。潮流所携带的悬浮物主要来自:(1)滨外陆架(由涨潮流带到潮坪)和(2)潮坪上的再悬浮沉积物。因沉积滞后效应和侵蚀滞后效应,使

5、悬浮沉积物在潮坪上发生净向岸迁移并堆积下来。沉积滞后效应是指质点沉降到底床上的时刻晚于潮流流速减小到不能悬移搬运此质点的时刻。沉积滞后效应:——如图所示,由于涨潮流的作用,质点从点1处被起动(流速为2)带人AA′水体中呈悬浮状态,随着流速低于起动流速,在点C开始向底部沉降(流速为2),但由于涨潮流作用将继续向前运动,直到点5处才沉降到底部,此时涨潮流流速为4。则点C和点5之间的距离即为涨潮时的沉积滞后距离。在退潮时,BB’落潮流水体具有其所需要的起动流速,故该质点将从点5起动并搬运到点7,在点7处又开始下沉,到点9处下沉到底部。则点7和点9

6、之间的距离即为退潮时的沉积滞后距离。2、碎屑潮坪沉积4.3粉沙淤泥质海岸由于沉积滞后效应和涨、落潮流在时间、速度上具有不对称性(通常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使得质点每个潮周期过程中都净向陆迁移一段距离,直到该质点不能再被落潮流携带为止而沉积下来。2、碎屑潮坪沉积4.3粉沙淤泥质海岸随着潮位周期性升降变化,涨、落潮流往复于滩坡上,使潮滩出现周期性的淹没和出露水面的交替变化。在潮滩的横向剖面的不同位置,经受海水淹没的历时、深度、水流速度以及破波活动强度都有所不同。因此,潮滩可划分为:潮上带(或称超潮滩)、潮间带(或称潮滩)及潮下带(或称潮下浅滩

7、)三部分。2、碎屑潮坪沉积4.3粉沙淤泥质海岸潮上带:位处平均高潮位以上的海滨平原,基本上摆脱了潮汐的周期性影响,只是在特大潮和风暴潮时,海水可以侵漫到这一地带。泥沙淤积作用非常小,大致呈稳定状况。滩地通常出露在空气下,成为盐碱沼泽湿地。滩面往往有潮沟或龟裂纹。2、碎屑潮坪沉积4.3粉沙淤泥质海岸潮间带:指平均高潮线和平均低潮线之间的地带。在潮差大的海岸有时也以平均大潮高潮线和平均大潮低潮线为其上、下界限。潮间带在横向上可以区分为下列亚带:平均大潮高潮线与平均小潮高潮线之间的地带为高潮滩,平均小潮高潮线与平均小潮低潮线之间的地带为中潮滩,平

8、均小潮低潮线与平均大潮低潮线之间的地带为低潮滩。2、碎屑潮坪沉积4.3粉沙淤泥质海岸潮下带:指平均低潮线(或平均大潮低潮线)以下的近岸浅滩,外界一般以波浪开始破碎的地方为界,大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