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的发展史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

ID:20912965

大小:5.11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17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_第1页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_第2页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_第3页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_第4页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货币的发展史——历数我国各朝代有代表意义的主要货币(一)、虚铜时代(二)、白银时代(三)、黄金时代(四)、纸币时代最早的货币据古籍的记载、青铜器的铭文和考古的挖掘,中国最早的国币是贝。最早约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直到金属铸币广泛流通的春秋之后,中国汉字中也可以看出贝币长期存在的事实,与财富有关的文字“货、财、贸、贱、贷、贫、账”等。虚铜时代 铸币开始出现——先秦前的货币商代墓葬中曾出土铜铸贝币,进入周代以后铜一直流通,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仍然有铜圆流通。最早的铜铸币之一:布最早的铜铸币之一:刀最早的铜铸币之一:铜贝秦始皇统一货币和

2、五铢钱的发展战国时期圜钱在秦国大量流通,圜钱是铜铸的圆形货币,分为中有方孔和圆孔两种。秦统一六国以后,也以这种形式的货币统一了中国铸币的流通。汉武帝时建立了五铢钱制度,钱面铸有五铢字样,说明重量。这种五铢钱,自汉朝知隋朝流通了七百多年。铜铸货币在唐、宋、元、明、清期间的发展唐朝建国后,再整顿币制过程中,铸造“开元通宝”钱,代替原来的“五铢钱”,以后各朝代都称“通宝”,只是把“开元”二字换成当时的年号,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清代。至1916年“洪宪通宝”止,通宝、元宝钱体系沿用了近一千三百年,其生命力之长久,在世界货币史上罕见。形形色色的货币

3、白银时代白银,在西汉的著述中出现过,但在中国流通银元之前,从来没有银铸币在流通中广泛存在的记录。我们都知道从宋代开始大量流通白银,它一直是以称量货币流通的。单位是两,所以一直有银两之说。在它出现后一直与铜币一起流通,白银也一直作为主币。白银的流通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终止。鸦片战争后,由于流通方便,清政府开始铸造自己的银元,最初是有龙形图案的龙洋,之后是像西方一样圆形、无孔、铸有统治者头像。孙中山头像袁世凯头像龙洋黄金时代黄金,最早在商代的遗址中就有发现,但主要作为饰物。战国时期大量出现,有黄金论价、估计财富、馈赠、赏赐之类的记载。“

4、黄金方寸,而重一斤”,“一金”与“一斤”同意。“一诺千金”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千年不变的执迷黄金,作为财富的象征,几千年来一直被人们疯狂的追逐着,直到现在,人们也仍然为黄金痴迷。马克思说过:黄金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黄金。到现在,世界上不光是中国,任何一个国家,货币直接与黄金挂钩,而一个国家的黄金储备量也代表了一国财富的多少。纸币的出现与发展在北宋年间出现了最早的纸质货币——交子。后来由地方推广到全国范围,成为南宋的一种主要货币。元代的“中统元宝钞”,明代的“大明宝钞”中统元宝钞,开始一度可以兑换,但很快停止大多数年份不准和铜与金银

5、流通。明代大明宝钞,从不兑换,后来一方面钱银流通量大,另一方面宝钞滥发,急聚贬值,自宋代开始的纸钞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逐步迈向现代—银行券和国家发行的纸币中国的现代银行出现的比较晚,19世纪中,外国银行在华设点。十九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的现代银行才开始创立。银行出现以后,银行券也出现在中国经济中。但是那时中国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地方银行、纷纷发钞,名义上可以兑换的银行券,实际上却及其没有保障。法币改革1935年11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民国廿四年十一月实施新货币政策命令及章程》,开始在全国实行法币改革。法币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一、集

6、中钞票发行权。宣布“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规定其他银行不再享有发行权,其正在流通的纸币逐渐收回,停止使用。二、规定法币是“无限法偿货币”,国内“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再行使现金,凡银钱行号、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币生银等类者,应即兑换法币使用”。三、废除银本位制。全部白银收归国有以充作法币准备金,“如有故存隐匿,意图偷漏者,应准照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惩治”。四、规定法币不予兑现,但可在指定金融机关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与英镑实行固定汇价。、中央银行和人民币在的人民现币是

7、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你,采用的也是不兑换银行券的形式。电子货币和更新的货币就喜欢这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