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肉搜索”涉及的法律问题(减缩版)

浅析“人肉搜索”涉及的法律问题(减缩版)

ID:20915425

大小:4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17

浅析“人肉搜索”涉及的法律问题(减缩版)_第1页
浅析“人肉搜索”涉及的法律问题(减缩版)_第2页
浅析“人肉搜索”涉及的法律问题(减缩版)_第3页
浅析“人肉搜索”涉及的法律问题(减缩版)_第4页
浅析“人肉搜索”涉及的法律问题(减缩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人肉搜索”涉及的法律问题(减缩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摘要“人肉搜索”是网络时代下的产物,最早可追溯至2001年的“陈自瑶事件”。本文在分析“人肉搜索”积极和消极法律价值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人肉搜索”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对其法律规制的思考。并以最低限度的承担法律后果的可能性,引导公民正确合理的使用人肉搜索。关键词:人肉搜索法律问题原因分析法律规制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拉近了人们在现实与虚拟空间的距离,但一些因互联网而引发的行为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如购物、网聊、查询资料等。这里需要我们关注的是“人肉搜索”这一行为。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搜索引擎,

2、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服务的同时,对隐私权、名誉权等侵害也日趋严重。因此对“人肉搜索”这一网络行为进行必要的法律规制,已经成为保护公民权利亟需解决的问题。一、“人肉搜索”简述“人肉搜索”的定义各有侧重和参考,但没有一个准确定义。从广义而言,作为一种信息搜寻方式,对于网络平台上某人提出的问题,利用人工来获取并告知答案的,都可以将之归类到“人肉搜索”的范畴。从狭义而言,“人肉搜索”一般是指以网络为平台,通过充分动员广大网民力量,获取某个人或某件事的相关信息资料,然后通过整理分析,最终确定被搜索对象的真实身份和相关真相,并

3、将其暴露于网络上的一种信息搜寻方式。以目前的“人肉搜索”表现形式来看,“人肉搜索”的行为主要有五大类型和四个特点。五大类型:一是被搜索者的言行违背了公共道德准则,约占78%左右。二是被搜索者的言行符合大众的观点,约占10%左右。三是被搜索者是对政府官员的,约占3%左右。四是搜索者因泄私愤而恶意挑起的,约占3%左右。五是出于善意、寻人助人的行为,约占6%左右。四个特点:一是主体的隐匿性。“人肉搜索”的主体,即提问者和回答者,一般是以网名的形式出现的,其真实姓名、真实身份往往被隐匿起来。二是范围的广泛性。现实生活中的

4、其他手段难以了解或受条件限制而无法了解的人,借助于网络,依靠网民的力量,来知晓信息的情况。三是传播的快速性。“人肉搜索”展示的各种信息,能及时传播到网上,其传播速度远非传统传播所能比的。四是效果的累积性。“人肉搜索”还伴随着对人或事件的评价,评价的效果随着传播面的扩展而逐渐增加,从而其效果也逐步递增。二、“人肉搜索”涉及的法律问题“人肉搜索”在这个信息时代为人们提供着各种信息,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了诸多问题,探讨他人的问题时却忽略了自己的行为。(一)“人肉搜索“发展的利与弊1、利的方面一是有利于信息沟通。“人

5、肉搜索”可以用最短时间发布相关的信息,充分发动网络人际的力量,助于信息的及时沟通和交流。如“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人肉搜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帮助了很多灾区人民的团聚。二是对社会秩序的建设有意义。“人肉搜索”的发展,可以看到公民积极的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政府行为、官员行为起到了督导的作用。公民与政府机关的互通交流也利于政府的决策,因此“人肉搜索”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道德的建设,而且也推动了社会的有序发展。2、弊的方面一是侵害了公民的隐私权。“人肉搜索”毕竟是一个民间调查,在没有法

6、律监督和道德约束的情况下,公民很可能无意识地触犯到法律。我国宪法规定,个人隐私权、名誉权均受到法律的保护,未经允许用网络手段将个人的姓名、电话号码、地址等公诸于世或者侮辱诽谤他人,这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二是容易引起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的危害已经由网络空间蔓延至现实世界。如2008年河南省新乡市就发生了一起血案,一名男子与大一女生网恋分手后,通过“人肉搜索”找到了女生的地址,正是利用了网民的“正义感”导致了惨案的发生。(二)“人肉搜索”侵犯的隐私权问题1、隐私权的概念和内容分析社会的发展,隐私权逐渐被人们

7、重视起来。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对其个人的、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包括以下内容:个人信息的控制权,个人活动自由权,私有领域的保密权,权利主体对其隐私的利用权。《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侵害民事权利,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利,包括隐私权、名誉权.....等人身、财产权益。”这是首次将隐私权、名誉权等人格权利以列举的方式加以明确,体现我国法律对隐私权保护的重视。“人肉搜索”存在于网络之中,必然侵犯了当事人的网络隐私权。网络隐私权是伴随着网络而产生的,就其

8、本质而言,网络隐私权仍具有传统隐私权的性质,同时又具有网络所独有的特征。对于网络隐私权的内涵,目前有不同的定义,本文认为,网络隐私权是公民在网络环境下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权利。2、“人肉搜索”与隐私权侵权“人肉搜索”赋予了人们言论自由的空间,但是对于被搜索者来说,当他的个人信息在网络上以文字的形式公布于众,并伴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