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贴敷治疗癌痛

中药贴敷治疗癌痛

ID:20915682

大小:6.87 MB

页数:27页

时间:2018-10-17

中药贴敷治疗癌痛_第1页
中药贴敷治疗癌痛_第2页
中药贴敷治疗癌痛_第3页
中药贴敷治疗癌痛_第4页
中药贴敷治疗癌痛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贴敷治疗癌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外治对癌症晚期患者的 止痛治疗中医科崔丹阳癌痛癌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的症状,国内相关文献报道其发生率高达51.1%,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报道显示,癌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疼痛的比例为50%-80%,晚期患者疼痛的比例更是高达60%-90%,其中临终前仍有30%的患者疼痛无法得到缓解。因此,癌痛的治疗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自1993年以来,“癌症三阶梯止痛”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仍有3%-10%的顽固性癌痛无法得到缓解,部分病例由于出现药物的依赖性和成瘾性、药物的封顶效应、以及严重的骨髓抑制、损伤肝肾功能和重度的消化道反应等副作用,被迫放弃治疗。癌痛药物治疗三阶梯中医外治疗效独特、作用

2、迅速、历史悠久,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包括针灸、按摩、熏洗、针刀、贴敷、膏药、脐疗、足疗、耳穴疗法、物理疗法等百余种方法。治疗范围遍及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肛肠等科,与内治法相比,具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对“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其对危重病症,更能显示出其治疗之独特,故古有“良丁(高明的医生)不废外治”之说。中医理论认为癌痛的病机大致分为两种情况:①由于各种外邪入侵机体,病邪于体内交争或在某一脏腑经络结聚,导致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失常,血运不畅,瘀阻脉络,闭塞凝聚而结块作痛,即为“不通则痛”;②肿瘤日久,邪气客居较深,正气虚损,气血虚弱,无以荣养脏腑经络,即为“

3、不荣则痛”。脏腑经络学说是中医外治的理论基础,离开脏腑经络谈中医外治,则中医外治为“空中阁楼”,难以立足。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津渡.联络内外、上下、左右,凋节身体各部分功能的一个完整的系统。<灵枢-中藏)中说:“它能行气血、营阴阳、播筋骨而利关节。它内括五脏六腑,外联肌肉、皮毛、骨骼、五官。通过经络的传导,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可以反映到体表一定穴位上来。”正象<索问·气府论)中说;脉气所发。或象(灵柩·九针十二原)中说: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之处便是穴位。体表不同地方的病变也影响脏腑的功能,因而可以通过敷药的方法来治疗脏瓣疾病。穴位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它能运行气血、调节阴阳。作为持续疼痛的癌痛

4、病人大都气阴敢亏,表现出气滞、血褒、寒凝、痰阻并见,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失畅相关文献报道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医院朱红、王丽、陈勇等在“针刺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体会”一文中提到,选取胃癌、肺癌、肝癌、骨癌、胰腺癌共32例癌痛患者,轻度癌痛6例,中度癌痛6例,重度癌痛20例。其中成年男性19例,成年女性12例,儿童l例。取穴:足三里、阿是穴,留针15-30分钟,每日一次,2周为一个疗程。止痛时间一般维持在2-6小时,均值3.12;与杜冷丁止痛时间2小时相比,差异明显。结果还显示单纯针刺穴位止痛疗法对轻中度癌痛患者疗效好,而对于重度癌痛效果欠佳。轻度癌痛患者有效率90%一100%甚至完全缓解,中度可达60

5、0/0-90%有效率,重度也可达剑60%以内的有效率。上述32例癌痛患者,在单纯针刺止痛治疗效果不佳时,及时对17例癌痛患者加入电针疗法,16例患者加入穴位药物注射疗法结果:电针治疗5分钟内缓解止痛有效ll例,10分钟5例,疼痛缓解时间最短4小时,最长21小时。穴位注射药物杜冷丁治疗癌痛患者12例。足三里穴注射盐酸奈福泮治疗癌痛3例。耳穴神门穴注射利多卡因治疗胰腺癌l例。持续镇痛时间均在6小时以上。12kg12kg合谷足三里唇麻穴穴位贴敷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正如古人所云:“切于皮肤,彻于肉里,摄入吸气,融入渗液”。醋姜汁刘艳茹

6、在“中药贴剂穴位贴敷治疗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将15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成中药贴剂穴位贴敷治疗组(A组)、西药止痛剂治疗组(B组)、西药止痛剂+中药贴剂穴位贴敷治疗组(C组)各50例。3个疗程后(30d)观察其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发生率。(应用中药当归、鸡血藤、秦艽、丹参、细辛、羌活、独活、乳香、没药、干姜、黄芪、白术、茯苓等份,麝香酌量,由辽宁中医药大学制剂室协助熬制成膏药并制成贴剂进行贴敷治疗,根据肿瘤的病证类型选穴或加用阿是穴,2次/d,10d为1疗程。)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癌痛治疗有效率A组与B组治疗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治疗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7、意义(P<0.01),C组与A组治疗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毒副作用发生率A组、C组治疗后毒副作用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毒副作用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以上研究数据表明,中药贴剂穴位贴敷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西药止痛剂治疗组,联合应用更能明显的提高止痛的效果,且可明显降低其临床毒副作用。穴位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