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安徽省社区考试行测备考:语素契合法破解言语理解逻辑填空题

2014年安徽省社区考试行测备考:语素契合法破解言语理解逻辑填空题

ID:20916551

大小:4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7

2014年安徽省社区考试行测备考:语素契合法破解言语理解逻辑填空题_第1页
2014年安徽省社区考试行测备考:语素契合法破解言语理解逻辑填空题_第2页
2014年安徽省社区考试行测备考:语素契合法破解言语理解逻辑填空题_第3页
2014年安徽省社区考试行测备考:语素契合法破解言语理解逻辑填空题_第4页
2014年安徽省社区考试行测备考:语素契合法破解言语理解逻辑填空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年安徽省社区考试行测备考:语素契合法破解言语理解逻辑填空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导读】安徽社区工作者考试网为您提供:2014年安徽省社区考试行测备考:语素契合法破解言语理解逻辑填空题,欢迎加入安徽事业单位QQ群:119499091。更多信息请关注安徽人事考试网http://wuhu.offcn.com安徽基层特定岗位笔试辅导课程【面授】安徽基层特定岗位OAO课程【880元线上理论+2天2晚封闭辅导】   社区工作者考试中逻辑填空类题目是很多同学心头的痛,往往做题时间不够,好不容易排除了两个选项,剩下两个选项只能靠蒙,而蒙题没有依据,便会与正确选项失之交臂。社区工作者考试网给大家介绍一种快速好用的

2、猜题方法——语素契合法,借助这个方法同学们可以迅速便捷地找出正确答案。我们先来看下这道真题,借此来分析如何利用语素契合法解题。【例1】元代的方回,论诗颇有眼力,而对朱熹的诗却抬举过分,事出反常。这里除了有乡里私心的原因之外,很可能与方“秽德彰闻,依托道学”的隐曲有关,文人既心存依附之含,势必_______,再如,中国古代文论的作者,常常自己就兼作家身份,“文章得失寸心知”,发而为论,时有取长补短或_______的隐衷。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进退维谷才短思塞B.随波逐流博采众长C.进退失据扬长避短D.骑

3、虎难下避实就虚【社区工作者考试网】:材料中关键点在于“取长补短”和“或”,因此第二空应和“取长补短”一词相近,C项与此意相近,且有“长”、“短”两个语素与材料相同,根据语素契合优先选的法则,且第一空“进退失据”代入题干也符合题意,因此选择C项。深度分析:这道题的难点在于涉及到了不易理解的内容,实际上“秽德彰闻,依托道学”这些词语或句子读不懂也不会影响做题。根据题干“乡里私心、心存依附”可知,第一空强调的是前面产生的结果,四个选项代入均可,无法排除,但是我们知道这里面强调的是文人评论的不客观;再看第二空,“发而为论”告诉

4、我们文人的论述存在问题,即取长补短,由“或者”一词可知,前后表达的意思应相近,即只关注优势忽略劣势,只有“扬长避短”符合此意。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再来看下面一道真题。【例2】微博实时,便捷,与旅游“在路上”的状态______。微博提供“社会加媒体”平台,用户乐于在此交流信息,分享感受,也容易接受他人的推荐。旅游属于体验型服务,即时消费型产品,人们在消费前往往会______别人的评价,两者再次找到契合点。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拍即合搜索B.殊途同归借鉴C.不谋而合参考D.相辅相成听取 【社区工作者考试

5、网】:读完材料,尾句提到“两者再次找到契合点”,说明前面已经有契合的地方,选项A、C都有“合”这一相同语素,且意思与我们分析的一致,优先锁定这两项,根据语言习惯,第二个空应用“参考”与“评价”搭配,故正确选项为C。深度分析:如果大家没能根据上面最为简洁的思路解题,也不要紧,社区工作者考试网详细来分析这道题。首先提出微博与旅游的状态有一致的地方,接着详细解释微博的特点、旅游的特征,再次说明二者是契合的。第一空应填与“契合”一词一致的词语,从语义上分析,四个选项不好选,只有D项相辅相成(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扶助,缺一不可

6、)与“契合”的意思不符,其它选项无法轻松排除,但是大家再来看选项会发现,A、C项都有一个“合”字与材料的“契合”匹配,后面就容易选择了。因此,这道题的关键是要能找到这样一个“契合点”,利用语素契合优先选的法则做题,轻松找到答案。根据例题的讲解,我们来一次实战练习。【例3】这些在今天看起来新奇、鲜活的历史,在当时却是_____的事情,并不被社会重视,大多是作为逸闻而散见于外地来京人士的私人笔记或清末以来出现的报章之中,资料的极端______,成为社会史研究者和爱好者进入这个领域的重重难关。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7、()A.街谈巷议晦涩B.耳熟能详隐秘C.司空见惯分散D.妇孺皆知匮乏【例4】老庄固古今天下第一等聪明人,道德经五千言亦世界第一等聪明哲学。然聪明至此,已近老滑奸巨之哲学,不为天下先则永远打不倒,盖老滑巨奸之哲学无疑。盖中国人之聪明达到极顶处,转而见出_________,及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又因聪明绝顶,看破一切,知“为”与“不为”无别,与其_________,何如不为以养吾生。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强弩之末为而无效B.强弩之末苦心孤诣C.聪明之害苦心孤诣D.聪明之害为而无效答案确定了吗?下面我们看一下

8、利用上述方法是如何快速锁定正确答案的。例3【社区工作者考试网】语意分析找到材料关键点“散见于...”,C项第二空的“分散”与其契合,第一空代入题干合适,因此选择C项。例4【社区工作者考试网】此题的关键点,第一空与前文的“聪明”一词契合,第二空与后文的“不为”契合,综合起来选择D项。看解析会发现上述两道练习题的解题方法非常简洁,但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