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直肠给药技术

中药直肠给药技术

ID:20917745

大小:332.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17

中药直肠给药技术_第1页
中药直肠给药技术_第2页
中药直肠给药技术_第3页
中药直肠给药技术_第4页
中药直肠给药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直肠给药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药直肠给药技术 可行性报告古冶中医院中医科惠立勇中药直肠给药的概念中药灌肠疗法属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药煎煮并将药液经肛门灌注于肠道内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中药灌肠疗法的中医作用机理中医学认为,大肠具有传化糟粕、吸收部分水液的功能。由于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药物自大肠吸收入体内,通过经脉复归于肺,肺朝百脉,宣发通降,将药物输布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从而达到整体治疗作用。若病位在肠腑,灌肠疗法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充分发挥局部疗效。中药直肠给药的现代作用机理现代医学认为,直肠的肠壁组织是具有选择性吸收和排泄功能的半透膜。另外直肠富有丰富的静脉丛,药物可通过

2、下列三条途径发挥全身疗效:一条是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进入体循环;另一条是经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第三;淋巴组织也参与了药物的吸收。中药直肠给药的历史沿革早在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中记载“大猪胆汁一枚,泻汁,和少许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开创了中药肠道给药的先河。至今已发展应用多个临床科室。中药灌肠疗法与制剂研究临床常用的灌肠疗法分为3类:保留灌肠法﹑清洁灌肠法﹑直肠滴注法目前儿科临床常选用直肠滴注法。因为直肠滴注法给药速度慢,对肛门直肠等局部组织的刺激相对其他灌肠疗法小,并且减少了因短时间注入药量过大导致药液溢出肛门的弊端,且肠道

3、内保留时间较长。慢性疾病多采用保留灌肠法直肠给药的优点其一,不经过上消化道,可避免胃酸和酶对药物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对胃肠的刺激;      其二50%药物避免了肝脏,首个作用,减低了对肝脏的副作用;      其三,部分药物直达盆腔,使病所药物浓度高,作用强。所经直肠炎药比口服药生物利用度高,同样剂量的药物直肠给药的作用大于口服药物的作用。据研究,中药灌肠在吸收速度、显效速度上比丸、片、栓、汤剂均快,达峰浓度高,达峰时间短:①操作简单,无创伤,病人乐意接受;②对不能吞服的病员更适合此法给药;③药物在直肠吸收较口服为快,尤适宜于前列腺及盆腔疾病的治疗;④中药灌肠方法简便,药源易得,

4、价格低廉,特别适宜于在没有透析条件下抢救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总之,直肠给药法应用范围广泛,见效快,疗效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值得提倡推广中药灌肠的临床应用中药灌肠疗法多在各科急重症中应用,如通过局部作用治疗肠炎、中毒性肠麻痹、菌痢等疾病;亦可发挥全身作用,如治疗乙型脑炎、肺炎、高热惊厥等危重病人。刘飞霞[14]自拟苦参石榴乌梅汤加味灌肠治疗40例肠炎,并随机抽取1998年本院肠炎住院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治愈率67%;对照组有效率85%,治愈率4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宋国绪[15]采用和肠止泻法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60例,与

5、西医常规治疗60例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参考文献】[1]谢惠民.合理用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627. [2]王立新.近10年来中药直肠滴注临床应用概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2):153陈五一.中药肠道给药的机理及药物与适应症的选择[J].黑龙江中医药,1998,(1):48.未见不良反应报告谢谢欢迎欣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