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上善若水》课件 (1)

老子《上善若水》课件 (1)

ID:20920673

大小:1.25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0-17

老子《上善若水》课件 (1)_第1页
老子《上善若水》课件 (1)_第2页
老子《上善若水》课件 (1)_第3页
老子《上善若水》课件 (1)_第4页
老子《上善若水》课件 (1)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子《上善若水》课件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晚年在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不知所踪。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老子》,也叫《道德经》。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学著作。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老子(BC571?—BC471?)老子出生地——太清宫传说中老子羽化升仙之处——老君台《老子》被俄、日、德、英等国视为古代哲学中的奇葩而翻译出版,深受各国读者喜爱。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其著作《老子》,也叫《道德经》,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

2、作,后为道教奉为主要经典,唐代尊为《道德真经》。只有5000余字,却几乎涉及了当今社会的所有问题——这也就是前几年美国《纽约时报》将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的原因之所在。创作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下放,陪臣执命,政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现实社会中的士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天命观”和“天道观”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老子形而上学的“道”的提出是对自然史的认识上寻找否决“天命观”“天道观”的理论根据,因而具有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和合理性。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Truly,Onlyhethatridshimselfforeverofdesireca

3、nseetheSecretEssences;HethathasneverridhimselfofdesirecanseeonlytheOutcomes.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Thesetwothingsissuedfromthesamemould,butneverthelessaredifferentinname.This'samemould'wecanbutcalltheMystery,Orratherthe'DarkerthananyMystery',玄之又玄,众妙之门。TheDoorwaywhenceissuedallSecretEssences.何谓“道”?在

4、传统的古书中,大约便有三种意义与用法。(一)“道”就是路,也便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的道。犹如元人马致远在《秋思曲》中所写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个“古道西风瘦马”的道,便是道路的道。照《说文》意义的注释就是:“道者,径路也。”(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如子产在《左传》中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如子思在《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孙子所说:“兵者,诡道也。”等等。(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系传》所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

5、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离有离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空,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选自南怀谨《老子他说》老子哲学的基本思想(2)他抨击当时的统治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七十七章》)老子认为任何事物和概念都是互相依赖,互相对立又是互相转化的。他提出的“大成若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四十五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所伏”(《五十八章》),充满着辩证唯物思想,是人们经常引用的经典语言。老子哲学的基本思想(3)在物质上,他强调“知足”与“寡欲”,进一步在政治上提出“无为而治”

6、的思想,指出人无私心时处理事情就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从而使人与人之间各尽其力而不争名利、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他追求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八十章》),这种消极无为的态度决定他对人生的看法,在老子看来,圣人应该是一个处处不与人争,不为人先,守柔处下,少私寡欲,绝学弃智,完全处在自然状态,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复杂的现实中保全自己的生命,无忧无虑,达到精神上的最高境界。老子哲学的基本思想(4)他还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体现尊重客观规律、保护自然的思想,早在二三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先知先觉地提出过环境保护的

7、重要性。难怪当代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强调,21世纪东方文化将逐渐取代西方文化,即“以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济西方文化分析思维之穷,把全人类文化提高到发展到一个更高更新的阶段。”《老子·上善若水》朗读上善若水(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Thegreatestvirtueislikewater.Thegoodnessofwateristhatitbenefitsthetenthousandcreatures;yetitselfdoesnotscramble,butisconte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