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

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

ID:20921995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7

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_第1页
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_第2页
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_第3页
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摘要: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中学物理课程对原教学大纲作了较大的修订与调整,以提高国民科学素养为总体目标。物理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方面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受到了冷落和忽视,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技能

2、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关键词: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评价方式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因此,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适时渗透和有针对性的有计划性的培养应纳入物理教学计划中,体现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并及时反馈,客观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1956年,布卢姆和他的同事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

3、领域》,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意和动作技能三个大领域,并对认知领域的主要成分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和解释。但直到1964年情意领域才开始受到重视。“什么是情意”许多教师和研究人员也模糊不清。有人认为“情意就是非智力因素,一个人的态度、兴趣和价值观都属于情意变量”从这一意义上说,我国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际上刚好与情意领域相对应。它们被赋予了十分丰富的内涵。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

4、人生态度等;价值观作为一个比较宽泛和抽象的概念,它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以及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的途径(一)物理学史用物理学史上的精彩事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善于提出科学问题的灵性和聪慧。同时,真理具有相对性,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任何科学的结论或发现都可能存在局限性,因此,也要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这既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也是一种历史责任感。科学是全人类的事业和财富,任何一个科学概念的形成,每一个科学定律的建立

5、,所有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是经过不同国家,一代乃至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汇聚和利用了许多人的研究成果才得以完成的。正如劳伦斯在他的诺贝尔物理奖领奖词中说的:“从工作一开始就要靠许多实验室中的众多能干而积极的合作者的集体努力,各方面的人才都参加到这项工作中来,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衡量,取得的成功都依赖于密切和有效的合作。”物理学史记载了人类揭开世界奥秘和令人兴奋的探索历程,老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穿插一些物理学史的材料,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将会收到好的效果。比如讲“库仑定律”时,让学生了解在电学发展史中不只

6、库仑,还有卡文迪许、富兰克林及普里斯特利等科学家都为此项工作进行过不懈的努力,最终由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库仑扭秤实验直接进行了证明,后人为纪念他,把电荷量的单位规定为“库仑”;瓦特研究水蒸气冲起锅盖的现象,最终发明蒸汽机;伽利略通过观察教堂的吊灯的摆动进而发现单摆的等时性。这样的史实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同时还会引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物理学史上大量事例表明

7、,科学的探究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都是经过曲折和磨练,这需要科学家顽强的意志甚至是献身科学的牺牲精神。布鲁诺为捍卫科学真理走上火刑场;伽利略被终身监禁而矢志不移;开普勒贫病交加,历受迫害,死在讨债的路上;笛卡儿、牛顿、惠更斯、卡文迪许等为了科学研究终身不娶。综观我国古代文化,3000年以前,我国已有天象观测的记录;墨家和惠施的古代原子说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提出;色散的概念也较牛顿早提出1500多年;东汉王充是世界上最早用科学的方法解释潮汐现象的人;北宋沈括是世界上第一个清楚准确地论述磁偏角,我国

8、物理学家钱三强、何泽慧夫妇于1946年在巴黎发现铀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美籍华人杨振宁和李政道因否定弱相互作用宇称守恒定律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4年物理学家丁肇中等发现了J/Ψ粒子。这些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题材可以强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并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热望。(一)实验教学物理是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而观察则是研究自然科学的最基本的方法。学生都很乐意上实验课,这正是培养他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好契机。在培养观察力的同时,通过实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