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之“丑”蕴含的意义

画中之“丑”蕴含的意义

ID:20935530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8

画中之“丑”蕴含的意义_第1页
画中之“丑”蕴含的意义_第2页
画中之“丑”蕴含的意义_第3页
画中之“丑”蕴含的意义_第4页
画中之“丑”蕴含的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画中之“丑”蕴含的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画中之“丑”蕴含的意义摘要:提及艺术,人们首先就会想到美,而与之对立的丑,似乎与艺术毫不沾边。其实任何概念的美都有与之对立的丑,丑和美相对比较而存在的。正是有着丑的存在才更能体现美的意义。艺术中的丑是与美相互呼应的。而原本对立的艺术体现,其效果确是相同的。突出的表现美,能使人幻想且向往;突出的表现丑呢?人们会感受其中的含义,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美。  关键词:艺术;审美;丑  :I253.5:A:1006-4117(2011)06-0373-01    一、直观体现的人物之“丑”  (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由古至今,

2、绘画艺术一直给予我们一种直观明了的视觉传输,他可以第一时间向你诉说作品所表现的人物与内容,能让你直观体会到表现的美或丑。古代绘画中就有对一些相貌丑陋的人物的描绘。自画圣吴道子绘钟馗像后,钟馗就成为历代画家们的钟爱题材,加上了绘画方式、内容的各种改进,使钟馗形象更加丰富多样化了。但是,刻画的人物形象丑,那画家表达出的画意也是真的丑吗?  (二)丹青能令丑者妍。吴道子所绘《钟馗捉鬼图》中,钟馗身穿盔甲,手舞长剑,络腮胡须,面目狰狞,十足的丑陋。但是却给人一种震撼,一种想臣服的感觉。吴道子在对画作注入艺术灵魂后,使人在不知不觉

3、中对这样的“丑”感觉到了一种强烈的美感。也许是受到中国古代一些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的传统绘画便通常在其丑的形态里注入了艺术内涵,使观赏者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体会别样的“美”。相互对立的两种体现就这样相结合了。所以说,“丑”经过绘画艺术的创造后,便使之进入审美领域,也就扩宽了绘画的审美境界。  二、间接表达的山水之“丑”  (一)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中国古代对于山水的绘画作品中,也有一些包含着丑的元素,例如丑石的绘画描述。山水绘画中的“丑”在体会上的就不如人物绘画来的开门见山了,对丑中美的体会相对于人物绘画复杂一些。山水绘画

4、中的丑是间接体会的,因为山水画是对意境的营造,而意境的营造也是进行山水创作时的最高追求,只有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所描绘的对象之中,成为一种客观得物化的情感,即移情于物,托物抒情,才能创造出画的意境。当你发现画中的意境时会有一种拨开云雾看日出的感觉,也正因为如此,山水绘画中的“丑”体现的就是另一种风格和感觉了。  (二)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一些中国古代的绘画大家们可以说是嗜石如痴,如宋代米芾、苏轼和明代米万钟是三位最具代表性的爱石画家。其中苏轼留下的唯一绘画真迹《古木怪石》卷(现藏于日本),描绘的就是一块极为怪异的

5、丑石,石状尖峻硬实,石皴却盘旋如涡,方圆相兼,既怪又丑。它既不是如实的因物象形,也不是凭空臆造,苏轼的好友米芾曾经评论此画:“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苏轼也自谓:“枯肠得酒芒角出,肺肝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留,写向君家雪色壁。”苏轼对这种天然丑石的描绘,完全是非实用性的。他在《咏怪石》诗中所言,这种怪石根本不具备实用的功效,所谓“六用无一取”。苏轼却意识到丑石中蕴藏的坚贞人格力量,丑石不惧怕风雨的摧残,亦不惧怕世人的目光,所以苏轼所取者,乃在于怪石所蕴藏的审美价值和人文精神。 

6、 三、抽象披露的精神之“丑”  (一)言外之意,味外之旨。艺术的任务是在创造意向,但是这种意向必定是受到情感饱和的,感情或出于己,或出于人,对出于己者应当“旁观”,对处于人者就应当“当局”了,绘画艺术就是如此。每一副画作或者能体现作画时的心情,或者是的精神思想,而这些就是在画中想讲述的最抽象的感情了。当心中充满悲愤和绝望时,在所作的画中是能够体现出来的。  (二)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就是一位这样的画家。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

7、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也流露出了一种仇视清朝统治者的情绪。康熙年间他曾经画了一幅《古梅图》,描绘的是一棵梅花树的主干已空心,虬根露出,光秃的几枝杈椰,寥寥的点缀几个花朵,像是饱经风霜劫后余生的样子。八大山人抽象地表达了他的反清复国思想。原来八大山人这幅《古梅图》虬根外露,也不画坡土,是暗含着国土被清人所抢夺。整幅画作中的“丑”意抽象的表露出来,也同时表露出来八大山人的不愿干坐亡国奴的精神,还有他所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八大山人抽象的表达了画意中的“丑”,也就赋予了此画

8、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  结束语: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子的美丑观点阐述了美与丑、善与丑的依存关系;三是美与丑、善与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的美丑观恰好诠释了绘画艺术与丑结合的意义,概括了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