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和处理原则课件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和处理原则课件

ID:20936625

大小:171.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0-18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和处理原则课件_第1页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和处理原则课件_第2页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和处理原则课件_第3页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和处理原则课件_第4页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和处理原则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和处理原则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和处理原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成诗明前言目的和意义:通过了解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处理原则,使之在全面推行DOTS策略下,早期预防和处理肺结核病人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发展,达到规律用药,完成疗程,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对人体的影响。概念: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一个临床药理学的概念,其定义是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或人体的机能恢复期,药物在常用剂量时发生的有害反应,称为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一)毒性反应:指药物引起机体的生理生化机能异常和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急性中毒:用药后马上出现慢性中毒:长

2、时间积蓄后慢性发生原因:药物剂量过大、病人耐受性差(积蓄中毒),严重性随药物的剂量加大而增强主要防治措施:剂量控制、调节用药时间间隔和个体化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二)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所引起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有害作用大多数药物同时具有几种药理作用,但用于治疗作用的往往只是其中的一、两种副作用一般较毒性反应危害小主要防治措施:调整剂量或合并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三)继发性反应:是继发于治疗作用后的不良后果,也称为治疗矛盾结核病治疗—赫氏反应(表现为发热、肺部阴影增多等)抗菌素治疗—菌群失调、霉菌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四)过敏

3、反应:有些药物有抗原或半抗原性,可引起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低,但可以致命:SM、RFP过敏反应因类型不同表现不一过敏反应有共同特点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过敏反应的共同特点:有致敏过程,即再次接触时才能发生血液内有抗体(致敏因子),皮试阳性症状符合过敏反应的特点:发热、皮疹、过敏性休克等与药物剂量无关或关系较小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五)特异质反应:用药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无关的反应,是一种特异质反应与个体生化机制有关,往往是由遗传性酶缺乏所致:肝内缺乏乙酰化酶(慢代谢型),使异烟肼在体内灭活延迟,易发生毒性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的

4、类型(六)其他少见反应:致畸作用:反应停可引起先天性畸形,利福平类药物被认为影响胎儿发育,致畸作用一般在3个月内易发生致癌作用:氯酶素依赖性、成瘾性:激素、吗啡等主要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一)异烟肼(INH)肝损害末梢神经炎、头晕、失眠、精神症状、抽搐皮肤过敏、溶血性贫血、再障、粒细胞缺乏内分泌失调主要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二)利福平(RFP)肝损害:转氨酶升高、肝大、黄疸胃肠反应:恶心、呕吐、厌食、腹痛过敏反应:发热、皮疹、溶血性贫血、休克主要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三)乙胺丁醇(EMB)球后神经炎、视力障碍、视野缩小、红绿色辨别力

5、差偶见皮疹、关节痛、肝损害周围神经炎消化道反应主要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四)吡嗪酰胺(PZA)肝损害胃肠反应:厌食、恶心、呕吐高尿酸血症:痛风样关节炎过敏:发热、皮疹、光过敏主要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五)链霉素(SM)前庭毒性:眩晕、共济失调耳毒性:耳鸣、耳聋肾损害、再障、粒细胞缺乏过敏:发热、皮疹、剥脱性皮炎组合药物剂量、用法与副作用<50Kg体重≥50Kg强化期—继续期 初治—复治药名每日疗法间歇疗法成人(克)儿童<50Kg≥50Kg(mg/kg)成人(克)<50Kg≥50Kg雷米封INH0.30.310~150.50.6链霉素

6、SM0.750.7520~300.750.75利福平RFP0.450.610~200.60.6乙胺丁醇EMB0.751.0-1.01.25吡嗪酰胺PZA1.51.530~401.52.0组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使用统一的化疗方案和剂量化疗方案中强化期药物种类多,继续期少病人没有特殊的住院治疗和护理没有常规的使用抗副作用的辅助用药其他:休息、营养、个体差异等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分类按发生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按发生频率可分为常见、不常见、罕见按反应性质和器官系统进行分类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副作用抗结核药物最多见的一种不良反应

7、,一般为服药后恶心、呕吐,经休息或对症后减轻和消失。少数因反应严重而停药。停药率大约在3.5%。发生频率依次为:PAS、PZA、RFP,较少见为EMB、INH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肝损害发生较多,表现为转氨酶增高,多为可逆行,经护肝治疗后可以恢复。一般病人仅在2.4%。乙肝病毒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肝损害发生率可达50%,发生中毒性肝炎、黄疸等肝功能损害者应停药和采取护肝措施。引起肝功能损害较多的药物有RFP、INH、PZA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关节不良反应表现为关节肿、痛,并伴有血尿酸升高。一般为PZA引起,EB也可以发生,但程度较轻。轻者

8、经对症治疗可缓解,重者须停药后方可恢复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肾功能障碍:蛋白尿、腰痛。主要由氨基甙类引起。过敏反应:多见的是药物疹、药物热、过敏性休克等。发生率依次为:SM、RFP、PAS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主要为药物的毒性方应。多由I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