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赛科事故报告学习

上海赛科事故报告学习

ID:20940370

大小:3.13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17

上海赛科事故报告学习_第1页
上海赛科事故报告学习_第2页
上海赛科事故报告学习_第3页
上海赛科事故报告学习_第4页
上海赛科事故报告学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赛科事故报告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5·12”其他爆炸较大事故调查报告事故概述2018年5月12日15时25分左右,在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公用工程罐区位置,上海埃金科工程建设服务有限公司的作业人员在对苯罐进行检维修作业过程中,因苯罐发生闪爆,造成在该苯罐内进行浮盘拆除作业的6名作业人员当场死亡。3一、基本情况(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二)工程承发包情况埃金科长期在上海赛科从事设备运维和检维修工作,最新一轮的合同有效期是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31日,约定赛科公司委托埃金科公司就其位于上海化学工业园区内赛科公司的乙烯裂解综合装置中相关工厂提供机械、管

2、道类日常维护修理服务。近三年,该公司在上海赛科的安全业绩良好,无事故发生。上海赛科:上海赛科位于上海化学工业区内,占地约200公顷,现有在岗职工1220人。经营范围:生产乙烯、聚乙烯、苯乙烯等。埃金科:埃金科成立于2004年8月,现有在岗职工约110名。经营范围:化工石油设备管道安装工程等。4(三)其他情况1.事故苯罐基本情况苯罐(企业编号:75-TK-0201,以下简称0201苯罐)建造于2009年。罐结构为内浮顶拱顶罐,公称容积:10000m3,设计压力1.96/-0.49kPa,设计温度:65/-10℃,直径:30米,罐顶高度19米,浮箱数量共有359

3、只,采用螺栓连接成一个整体。2.罐内泄漏残液的处理0201苯罐基础底座处设有一个排放孔,用于清空储罐和排放积液,5月8日起用气动泵转移方式将罐底泄漏残液转移至相邻储罐。5月10日,检查该排放孔无残液流出后,拆除气动泵并关闭排放孔阀门,至事故发生,该阀门未被打开。5(三)其他情况3.检修情况6二、事故经过及救援情况2018年5月12日上午,埃金科公司作业人员到达赛科公司公用工程罐区,准备对0201苯罐进行检维修作业。作业开始前,赛科公司罐区外操人员使用手持式气体检测仪,在0201苯罐外人孔处进行测氧测爆工作并记录当时的检测数据(8时47分,测得氧含量20.9,

4、可燃气体0)。埃金科公司现场监护、赛科公司现场监护、赛科公司罐区当班值班长在未认真核实测氧测爆情况,未按照作业许可证所列明的要求,检查作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以及作业工器具携带的情况下,先后在作业票上签字确认。随后通知赛科公司安保质量部工程师到现场,对许可证控制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确认后,埃金科公司作业人员开始进罐作业。13时15分,埃金科公司8名作业人员继续开展浮箱拆除工作。其中6名作业人员进入0201苯罐内,1名作业人员在罐外传递拆下的浮箱,1名作业人员在罐外进行作业监护。现场另有1名赛科公司外操人员在罐外对作业实施监护。该名外操人员同时负责定时进行测氧

5、测爆工作。作业至15时25分,现场突然发生闪爆。事故发生后,赛科公司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预案。同时将事故信息上报上海化学工业区管委会响应中心、消防队、医疗中心、中石化调度指挥中心。赛科消防队到现场后立即对0201苯罐进行喷水降温;上海化学工业区管委会应急响应队伍赶到现场立即实施人员搜救工作;15时50分,现场明火扑灭;17时50分,现场救援结束。事故导致在0201苯罐内的6名埃金科作业人员当场死亡。7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和直接经济损失事故造成的6名埃金科作业人员当场死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166万元,其中设备损失约536万元8四、事故原因(一)直接原

6、因0201内浮顶储罐的浮盘铝合金浮箱组件有内漏积液(苯),在拆除浮箱过程中,浮箱内的苯外泄在储罐底板上且未被及时清理。由于苯易挥发且储罐内封闭环境无有效通风,易燃的苯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环境,局部浓度达到爆炸极限。罐内作业人员拆除浮箱过程中,使用的非防爆工具及作业过程可能产生的点火能量,遇混合气体发生爆燃,燃烧产生的高温又将其他铝合金浮箱熔融,使浮箱内积存的苯外泄造成短时间持续燃烧。经过分析,认为使用非防爆动力锂电钻时产生的火花是最大可能性的点火源。9四、事故原因(二)间接原因1.埃金科公司(1)未严格遵守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业前未对作业人员

7、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知道作业内容发生重大变化后,在施工方案未变更及未落实随身携带气体检测仪的情况下安排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进行作业。(2)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力,相关人员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未督促检查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未认真检查作业人员个人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作业过程中未督促作业人员按要求使用防爆工器具;在知道作业内容发生重大变化且施工方案未做变更的情况下,未及时要求停止作业。(3)未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未能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

8、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10四、事故原因(二)间接原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