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

甘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

ID:20942098

大小:5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18

甘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_第1页
甘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_第2页
甘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_第3页
甘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_第4页
甘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甘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甘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马东平*作者简介: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研究员,民俗学博士,E---MAIL:MDPLX829@163.COM电话:18909461599。内容提要:研究首先提出甘肃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其次,根据文化产业范畴,盘点了甘肃民族地区拥有的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第三部分,分析了甘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最后,对甘肃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提出了若干建议对策。关键词:甘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甘肃省有55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245万

2、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3%,其中东乡、保安和裕固族是甘肃特有民族。民族自治地方有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共有21个民族县(市),民族自治地方总人口34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2.9%,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0%。作为欠发达的西部民族地区,如何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新审视文化传统,迅速调整文化战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大做强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繁荣社会主义文

3、化,是摆在甘肃民族地区各族人民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一、甘肃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一)发展传统经济自然条件不佳..甘肃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省内南部甘南高原、中部陇西黄土高原、陇山地区、祁连山地和河西走廊西端北山地区。从自然环境来说,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沟壑、沙漠和戈壁为主,适于牧业生产的地区只有甘南藏族自治州,但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人为破坏,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草原正在一步步退化。适于农业生产的地区也只有陇西黄土高原区,但陇西黄土高原区也因气候连续干早而使农业产量不断下降。其

4、他地区或以农业为主,或以牧业为主,但其产量仅仅能够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根本谈不上从内部改善生活和脱贫致富。从气候方面来说,干旱成为甘肃少数民族发展农业与牧业的最大障碍,甘肃民族地区发展传统经济的自然条件不佳。(二)经济总量偏小,区域发展不平衡2009年全年甘肃省实现生产总值3382.35亿元,民族地区GDP为213.43亿元,占全省的6.31%。,这与人口占12%,面积占40%的状况不相符合。甘肃民族地区人口基数较大,总量占比偏小,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同时,由于各县(区)资源环境、区位条件、经济结构、人口基数存在

5、较大差异,经济发展也很不平衡,除阿克塞、肃北、肃南三县外,其他民族地区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仍处于较低水平。在甘肃省14个州市中,生产总值:临夏州居第13位、甘南州居第14位;财政收入:临夏州居第13位、甘南州居第14位。(三)"三农"问题突出,扶贫任务艰巨甘肃民族地区特色农业规模总体偏小,比较效益较低,农民增收困难。畜牧业技术含量不高,缺少有规模、有品牌的下游深加工龙头企业和育种、养殖、加工、销售的产业化组织体系;二是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6、,农牧民因病、遇灾返贫的问题时有发生。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转移就业难度较大。专业合作组组织发展缓慢,市场竞争能力弱;三是贫困人口多,扶贪任务艰巨。在甘肃省21个民族县(市)中,有14个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四)社会事业发展进程发展较为缓慢,城市化水平低..民族地区"两基"攻坚和巩固的任务艰巨,优质教育、特殊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国家、省、市和地方财政对文化事业发展投入不足。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严重制约了农牧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民族地区对公共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医疗卫生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结构

7、与分布不合理,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市化是现代化实现的核心指标。在甘肃省14个市、州中,嘉峪关市的城镇人口比重是最高的,高达90.3%,其次为兰州市、酒泉市和金昌市,分别是59.66%、57.58%和57.31%,而城镇人口比重最低是临夏回族自治州,为12.42%,全省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嘉峪关市和最低的甘肃民族地区相差77.88个百分点。《2008年甘肃人口发展状况与特点分析》,来源于甘肃统计信息网《统计分析》。(五)文化相关产业发展滞后民族地区往往都具有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甘肃民族地区也不例外,但民族地区

8、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总体发展滞后,存在着基础不扎实、缺乏品牌意识、科技含量不高、市场体系不健全、人才严重短缺、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亟待扬长避短,跨越发展。甘肃民族地区社会经济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强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可持续性发展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囿于诸多因素制约,甘肃民族地区已不大可能再走沿海乡村和小城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势必要探索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而当前,我国政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