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在人体中作用

镁在人体中作用

ID:20950188

大小:3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8

镁在人体中作用_第1页
镁在人体中作用_第2页
镁在人体中作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镁在人体中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镁在人体中的用途镁的原子序为12,原子量为24.3,是典型的二价金属,具有金属的共有特性。由于镁的氧化物性质与钙一样介于“碱性”和“土性”之间,故称为碱金属元素。正常成人身体总镁含量约25g,镁主要分布于细胞内,细胞外液的镁不超过1%。 镁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浓集于线粒体中,仅次于钾和磷,在细胞外液仅次于钠和钙居第三位,是体内多种细胞基本生化反应的必需物质其中60%-65%存在于骨、齿,27%分布于软组织。在钙、维生素C、磷、钠、钾等的代谢上,镁是必要的物质,在神经肌肉的机能正常运作、血糖转化等过程中扮演着重

2、要角色。镁的日常用途:体操运动员常涂镁粉来增加摩擦力.(是MgCO3)医疗用途:治疗缺镁和痉挛。体育用途:在紧张运动几小时前注射,或在紧张运动后注射以弥补镁的流失。风险:如果注射速度太快,会造成发烧和全身不适。镁普遍存在于食物中,由于叶绿素是镁卟啉的鳌合物,所以绿叶蔬菜是富含镁的。紫菜含镁量最高,每100克紫菜中含镁460毫克,居各种食物之冠,被喻为“镁元素的宝库”。其余含镁食物有:谷类如小米、玉米、荞麦面、高粱面,燕麦,通心粉,烤马铃薯;豆类如黄豆、黑豆、蚕豆、豌豆、豇豆、豆腐;蔬菜如冬菜、苋菜、辣椒、蘑菇;水果

3、如杨桃、桂圆、核桃仁;其他如虾米、花生、芝麻,海产品等。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男性每天约需镁350毫克,成年女性约为300毫克,孕妇以及喂奶期女性约为450毫克(每星期可吃2~3次花生,每次5~8粒便能满足对镁的需求量)。 食物中的镁在整个肠道均可被吸收,但主要是在空肠末端与回肠部位吸收,吸收率一般约为30%。可通过被动扩散和耗能的主动吸收两种机制吸收。健康成人从食物中摄入的镁大量从胆汁、胰液和肠液分泌到肠道,其中60%-70%随粪便排出,部分从汗和脱落的皮肤细胞丢失,其余从尿中排出,每天约排出50-120mg,约

4、占摄入量的 1/3~1/2。镁是哺乳动物和人类所必需的常量元素,它是细胞内重要的阳离子,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肌肉的收缩作用。镁有多种生理功能,如:1.激活多种酶的活性镁作为多种酶的激活剂,参与300多余种酶促反应。  2.抑制钾、钙通道。  3.维护骨骼生长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4.维护胃肠道和激素的功能。同时,镁也是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糖的“克星”,它还有助于防治中风、冠心病和糖尿病。  在临床上镁缺乏主要表现为情绪不安、易激动、手足抽搐、反射亢进等,正常情况下,由于肾的调节作用,口服过量的镁一般不会发生镁中毒。当

5、肾功能不全时,大量口服镁可引起镁中毒,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烦渴、疲乏无力,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瞳孔散大等。过量镁摄入,同样也会引起疾病,血清镁在1.5-2.5mmol/L时,常伴有恶心、胃肠痉挛等胃肠道反应;当血清镁增高到2.5-3.5mmol/L时则出现嗜睡、肌无力、膝腱反射弱、肌麻痹;但血清镁增至5mmol/L时,深腱反射消失;血清镁超过5mmol/L时可发生随意肌或呼吸肌麻痹;血清镁7.5mmol/L或更高时可以发生心脏完全传导阻滞或心搏停止。  高镁血症可引起低血钙,其部分机制可能是由于甲状旁腺素

6、分泌降低或靶器官对激素的反应性降低。高镁血症可影响骨和血液凝固。在尿毒症时,骨中镁含量显著增高。更重要的是镁过多可致骨异常。镁过多可干扰血小板粘附和凝血酶原生成时间。尿毒症时凝血障碍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慢性高镁血症所致。疾病的治疗轻度缺镁时,可由饮食或口服补充镁剂,可给予氧化镁或用氢氧化镁,为避免腹泻可与氢氧化铝胶联用。口服不能耐受或不能吸收时,可采用肌肉注射镁剂,一般采用20%~50%硫酸镁。  若低镁血症严重,出现手足搐搦、痉挛发作或心律失常等,应给予静脉注射。静脉给镁时需注意急性镁中毒的发生,以免引起心搏骤停。

7、故避免给镁过多、过速,如遇镁中毒,应给注射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对抗之。镁过量时,钙和镁之间有显著拮抗作用,可先从静脉输给10%葡萄糖酸钙10%氯化钙,以对抗镁对心脏和肌肉的抑制,同时要积极纠正酸中毒和缺水。如血清镁仍无下降或症状不减轻时,应及早采用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 有很多营养素之间是有关联的,如钾与钠,β-胡萝卜素与维生素A等等。其中,镁是与钙磷有关联的。钙、磷、镁摄入量之比为5:3:1。如果其中一样摄入过多或过少,其他营养素就会受影响,就会影响健康。生物无机化学学号:崔丽丽姓名:123340903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