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教案3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教案3

ID:20950851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8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教案3_第1页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教案3_第2页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教案3_第3页
资源描述: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教案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案示例——《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教学过程】一、荒漠化的成因1、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它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结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2、荒漠化发生、发展的自然基础:必要因素(1)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基本条件:干旱(降水量大,抑制;持续干旱,促进)物质基础:松散的沙质沉积物动力因素:大风吹扬(2)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具有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3、荒漠化产生的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读图4.10: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阅读课文,填写下表:人为因素典型地区危害过度樵采缺乏能源的地区,如

2、:鄂尔多斯破坏了防止风沙移动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机制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和干旱的绿洲边沿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农垦旱农垦区周围和草原牧区,如: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二、荒漠化的防治1、核心和内容人与自然的协调是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2、整治模式首先要有明确的整治目标,其次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第三,健全、完善治理实施系统。3、整治措施读图4.12因地制宜的防治措施4、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1)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思考:土地荒漠

3、化有哪些前兆?(2)关注地方群众的利益和需求思考:你认为应该如何打破贫困与荒漠化相伴的恶性循环,实现社会与经济的良性循环?(一是防治荒漠化的行动方案要从基层开始,鼓励当地社区和团体参与,开展全民性的教育活动,让人们认识到问题的实质和防治的意义;二是需要外部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三、治理措施和经验1、我国防治荒漠化的成功技术和经验我国创造出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许多成功的治理措施。其中,干旱、半干旱流沙地区飞机播种、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等造林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2、沙坡头的草方格沙障固沙读图4.13,了解沙坡头的位置,草方格沙障的使用方法,对包兰铁路的意义。3、恢复

4、自然植被,防治荒漠化(1)荒漠植被的生态适应性(2)三北防护林体系读图思考1:图4.14所示的三种植物适应荒漠干旱环境的生态特征分别是什么?读图思考2:三北防护林体系的环境效益是什么?(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作业】1.讨论一下个人和社会在防治荒漠化中的角色。将下面的建议按作用大小排序,并说明理由,你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  l      参加暑期考察团赴西北地区植树  l      申请参加志愿者行动,开展教育和技术扶贫  l      制作宣传和教育材料,普及防治荒漠化知识  l      为西北地区防治荒漠化捐款或募集资金  2.国家环保总局承担的《中国土地退化防治研究》课题组(19

5、96)认为,中国土地荒漠化地区的社会经济特征是贫困严重,人口超载,经济结构单一。在脆弱环境下,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农业以粮为主,强度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环境退化,人民生活贫困;而贫困又驱使人们再度冲击自然资源,重复着原来的过程。你认为应如何打破贫困与荒漠化相伴这种恶性循环,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