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如何“切合题意”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如何“切合题意”

ID:20952754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8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如何“切合题意”_第1页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如何“切合题意”_第2页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如何“切合题意”_第3页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如何“切合题意”_第4页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如何“切合题意”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如何“切合题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如何“切合题意”  在“2011年上海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中心与材料占25分,占作文总分的近42%,其中,“切合题意”是A类卷的要求,其他各类卷则为“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可以看出在中心与材料上,只有选择的材料和确立写作的中心“切合题意”,中考的临场作文才能活动比较高的分数。  “切合题意”不仅仅是上海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的要求,在全国其他省市的中考作文批改中,也都把“切合题意”视为中考作文重要的评判标准。2010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作文标准,广州市中考“作文分项分等评分表”,2

2、010年四川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2010年云南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都对“切合”、“符合”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分。  大家都知道,“切合”比“符合”程度更深,但是究竟怎样的文章才算“切合”题意呢?实际上,切合题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形式上的切合题意和内容上的切合题意。形式上的切合题意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涵:  开门见山,开篇的写作内容直接指向题目涵盖的内容。如萧红的《祖父和我》:“呼兰河这个小城镇里边住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的时候,祖父快七十了。”  全文以题目中的中心词作

3、为写作的连接线,串联起相关内容。如冯骥才的《花脸》,全文关公的花脸作为串联起相关材料的线索,把我热衷花脸、买了关公的花脸、买了花脸之后的相关活动内容和我对关公花脸的喜爱这些材料串联起来。  首尾都能很好呼应题目中的中心词。朱自清的《绿》可谓是样式的典范。题为“绿”,开篇作者写道:“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文章结尾,作者又写道:“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就中考的临场作文来看,在600字要求的作文中,以上三种形式,能很好保证作文在“中心和材料”上能获得很好的分

4、数。  在形式上做到了“切合题意”,就为内容上切合题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形式上切合题意后,只有作文的主题不是消极的,一般情况下,在中心和材料这项得分上就不会低。特别是在文章的开头,如果能完成点题,并隐含着下文一定的写作内容,就能比较好地完成“切合题意”的要求。  例如《窗外……》这篇考场作文。我们不妨来看看这样几篇作文的开头:  【甲】从我的卧室窗口向外望去,是一片工地。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土地;三年后,这里矗立起了高档住宅区。  【乙】那夜窗外的月光真皎洁,窗前的您慈祥,窗后的我感动。那

5、种温暖的感觉至今仍记忆犹新,那份窗前的美好至今还历历在目。  【丙】是夜,拂面吹来的是一阵微凉的风。白色的窗帘随风摆舞,窗前,那杯吐着热气的菊花茶,正温暖着我的心。  【丁】深夜,窗前,细雨。我打开窗户,黑暗中伸手不见五指。呼的一阵夜风从我指间掠过,面对窗前幽幽的细雨,我陷入了无尽的遐思之中……  【甲】文以三年来窗外前后发生的变化开头,一方面开门见山、点题,另一方面也为下文写建筑工人辛勤劳动的故事做铺垫。“三年前”、“三年后”两个时间短语虽然言简词约却在文章的开头造就了一种文本张力,让读者一下子就能够通过

6、这种对比来初步触及“前后变化的原因”这个关键性问题,从而一下子就把文章引向了主题。【乙】文除了具有开门见山的点题功能之外,还为文章奠定了倒叙的基本格局,起到了引起读者兴趣的作用。使用排比句式,文章开头就将感情推向一个高潮,接下来又有“至今”、“仍”、“还”等词与这种情感高潮相呼应。【丙】文语言老练,把“窗”和风、窗帘、菊花茶等物象勾连在一起,彼此交融,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而妥帖。【丁】文也为整篇文章奠定了一个倒叙的局面,但是这个开头中“窗”这个物象除了点题之外,没有其他的具体功能,是一个为了点题才出现的

7、物象,因而显得突兀。一个理想物象应当与下文的内容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既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情感上的,应当具有不可替代性,而不仅仅只是一个空洞的符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该文的开头是不十分成功的,“窗”这个物象的运用有生搬硬套的嫌疑。  这些作文的开头,都能做到开门见山,我们也能看到开门见山的作品往往能够为全文打开局面,在点题的同时也为全文的写作内容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视野和框架。  作文的内容切合题意,分析起来比较麻烦,除了选择的材料一定要与题目要求写的材料构成范围上的吻合外,在作文的中心,写作者表达的

8、情感上也要和题目的指向构成吻合。中心、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和题目的指向构成吻合,要通过语言的运用表现出来,没有准确的语言,就很难体现这种吻合。  我们不妨看看秦文君的《表哥驾到》这篇文章的开头部分:  我真想掌握一句呼风唤雨的咒语,假如现在念上一句,来一场特大风暴,表哥一行就得改变来这儿做客的计划。  可惜,艳阳高照。  妈正激动地忙着杀鸡煎鱼煮肉,一边隔一分钟催我一句:“快洗澡,快理发,快换衣服。”仿佛我也是一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