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并列 巧解题

识并列 巧解题

ID:20973750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8

识并列 巧解题_第1页
识并列 巧解题_第2页
识并列 巧解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识并列 巧解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识并列巧解题闫博琚  现在的考题中有很多属于并列成分误用的设题点,我们要了解并列成分的特点,巧借它找到触题捷径。  1.并列短语中,有许多由两个相同的成分并列构成的成语,其中,相对应的词的意义及用法往往相近或相反,根据其中一字的具体含义、用法,可推知其他不懂字的意义、用法,即以已知推未知。  例如:“文过饰非”,“过”、“非”都是缺点、错误之义,“文”和“饰”理应相同,“饰”,我们容易理解,是“假托、遮掩”之义,那么,“文”也是“假托、遮掩”之义。再如:“色厉内荏”,“色”指的是外在神情,“内”和“色”意思相反,于是推知“厉”和“荏”意思也相反,这样就得到了“荏”有“软弱”

2、的含义。  2.两个以上并列的句子,根据结构整齐的特点,理解某一词语的具体含义。例:  “吾观今之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  句中处于对称位置上的“粟帛”、“甲兵”分别是并列式结构,两个词都指自然的物资方面,“形势”与它们前后对应,也应是两个词,理解为“地形、地势”,而不是指“政治形势”。  顿号、逗号、分号表示句中的层次和结构关系。三者之中,顿号的停顿最小,一般用来隔开并列的词语或并列短语;逗号表示句子之间的停顿;分号用来分隔并列的分句,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不同层次之间混用标点,会使句子脉络不清,这一点近年考题也很常见。例:    公司常年

3、坚持节能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  句中“节能管理制度”是和“能耗预测制度”“能源跟踪分析制度”相并列的大层次,而“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又是“节能管理制度”内部的三个并列内容,属于小并列层次。所以应将“能耗预测制度”前面的顿号上升一级,改为逗号。  自然科技类文章多用结构复杂的长句,这些句子内容含量比较大,往往成为我们阅读理解的障碍,也是容易设考点的地方。其结构复杂,主要表现在修饰限制成分较多,有的还含有并列成分。把握这种长句的有效方法,是确认对应关系。如1995年高考中的一道阅读题:   “他们以波长21

4、cm和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A.向宇宙中的37个讯号分阶段进行调查的次数。    B.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进行分片调查的次数。    C.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电波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D.按照时间的长短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理解该句的关键词是“分别”,这里出现了两处并列短语“21cm和”、“三次和两次”,它们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分别”不是“分片”“分阶段”,而是用21cm波长的电波调查了三次,以波长的电波调查了两次,因此正确选项为C.  再看下面一段描述智利地震的文字:    “1960年5月21日凌晨开始

5、,在智利的蒙特港附近海底,突然发生了世界地震史上罕见的强烈地震。大小地震一直持续到6月23日,在前后1个多月的时间内,先后发生了225次不同震级的地震。震级在7级以上的有十几次之多,其中震级大于8级的有3次。”  有人对这段话理解为“1960年智利发生的世界地震史上罕见的强烈地震,‘罕见’指的是地震持续时间长,震级多,7级和8级以上地震分别有十几次和3次。”这是并列成分使用错误,使得句意与原文不符。  总之,无论理解字词句,还是判断标点使用正确与否,如果里面含有并列成分,不可忽视,以它作为突破点,也许会找到一把解题的金钥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