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ID:20980261

大小:43.6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18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_第1页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_第2页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_第3页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_第4页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在中央表现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在地方表现为中央集团的不断强化。此间虽偶有反腐,然其总体趋势不变。1、奴隶社会(1)奴隶制度的基础: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统治基础是奴隶主,而非奴隶)(2)发展过程:夏建立,商发展,西周强盛,春秋瓦解(3)主要体现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禹建夏,死后传位于启,私有制发展→权力上“天下为家(私)”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各种政策的共性,只需记住针对性“性质”、“朝代”即可)内容:分封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册封“井田”)主要封国有鲁、齐、燕、卫、宋、晋受封

2、诸侯服从、纳贡、作战(严守封地地域,烽火救主)基础:井田制影响:固统拓疆统治阶级内部等级秩序(4)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特征:大变革,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根本原因:铁器、牛耕→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争霸战争(生产力发展引起实力变化)→分封制崩溃(“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途径:变法运动实现(非革命),但是渐变——商鞅变法,商鞅亡,法立2、封建社会(1)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确立封建制度背景:生产力发展→新兴地主壮大(奴隶主贵族+军功+商人)→保住利益结果:百余年各国变法,最

3、终确立封建制度突出表现:秦商鞅变法内容——第一次——民为什伍,行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功受爵,贵族同样;“燔诗书明法令”。第二次——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开阡陌,废井田,土地私有。影响——废奴隶主贵族特权;促封建经济发展;加强新兴地主阶级中央集权;商鞅死后,法家思想在秦国仍占统治地位;秦国强盛,统一六国奠基;(2)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目的:巩固统一局面,强化统治主要内容:皇帝(总揽政经军大权,任免百官);中央三公——丞相(辅帝)、御史大夫(监察)、太尉(军事);地方——废分封,

4、行郡县,县下设乡、里法律制度——参照六国律令制订颁布秦律,通行全国,影响后世,体现地主阶级意志核心特征:地方权力集中中央,所有权力集中皇帝一人影响:两千年沿袭;利封建政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利祖国疆域奠定和巩固统一,促成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形成;加强统治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3)两汉——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发展①监察制度:刺史制度目的:进一步强化集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内容:(汉武帝后期)分13州为监察区,级别不高但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东汉时监察权进一步加强,逐步增加地方行政权和

5、军权;东汉末改“州牧”,为州最高长官影响:利皇帝控制地方官僚,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地方建制——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郡国并行”危害:王国如割据,势力膨胀影响中央集权汉武帝解决措施:“推恩令”内容——嫡长子继承诸侯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强“附益之法”内容——限制诸侯王活动,不许招结宾客;只能衣食租税,不得参与政事结果——诸侯王问题进一步解决,中央集权大大加强③选官制度——察举制目的: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内容:察举(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

6、官);征召(自上而下选拔人才为官)作用:巩固汉朝政权,推动社会发展发展:东汉时重孝廉一科,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称乡举里选;随地方豪强势力发展,门第族望成为选举依据,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发展(4)三国两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特点:初注重人品人才→后注重门第(5)隋唐——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三省六部制内容:中书省(草拟和颁发);门下省(审核,不可行则驳回);尚书省(执行,下辖六部);三省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其长官皆为宰相(设政事堂为办公地点,采取集体议事制度)特点:相互牵制和监督,提高

7、行政效率,加强中央的统治力量;相权削弱,利皇权加强影响:中国官制史上重大变革,为历朝沿用;具体内容有变,目的实质相同;标志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选官制度——科举制内容: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贞观时,增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时,大增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时,高官主考,提高地位,成定制;特点:打破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使庶族地主通过科举考试有机会参政;扩大选官范围,提高官吏文化素质;选拔人才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大大

8、加强中央集权,利政局稳定;促进教育与文化发展影响:历朝沿用至清末(1905年废除);内容有变,实质相同,到明八股时僵化;且影响周边国家(朝、日、越)军事制度——府兵制和募兵制府兵制——内容:隋文帝时沿袭南北朝府兵制同时加以改革,“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唐太宗时调整和健全,增加了军府的数量;武则天时,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农民得不到土地,府兵制难以维持;开元年间崩溃经济基础:均田制(因均田制破坏而结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