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阅读答案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阅读答案

ID:20988469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8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阅读答案_第1页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阅读答案_第2页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阅读答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阅读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阅读答案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①,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②,我心悬旆正摇摇③。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春,在宣州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去,诗人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②的的:鲜明的样子。③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  8请简要赏析诗的颔联中“云”“柳”两个意象。(5分) 

2、 答:。  9联系全诗谈谈你对“寂寥”的理解。(6分)  答:。  【答案及简析】  8“云”,突出云雾缭绕的朦胧景象,表现九华山路旁的寺宇时隐时现的飘渺迷离之美;“柳”是眼前绿水送别的清弋江村边,柳树轻拂桥面。(2分)景色朦胧而优美,反衬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惜别之情,与第三联的我心“摇摇”相互映衬。(3分)  【考查点】本题考查分析古代诗歌中国的意象。  【解析】首先从写景的角度入手,分析这两个意象所展现的景象,然后分析这两个意象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9“寂寥”指朋友离别的落寞之情。诗的前半

3、部分写江南的早春,空气是那样清新,眼前是那样明亮。周围一切都包孕着生机,充满了希望,裴坦是那样倜傥风流,热情自信,与后半部分诗人惆怅的心情构成强烈对比。(或说“乐景衬哀情”;概括“寂寥”的内涵2分,描述所写景象1分,点出手法1分)  【考查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感情的能力。  【解析】这道诗歌鉴赏题考查的,要回到具体的诗境中去理解和分析,看诗人在诗歌中描绘的具体景象,分析出其间蕴含的情感,怎么灌注其间的。  【赏析】首联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

4、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三、四两句又展示了两幅美景,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五、六句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所以,尽管是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而杜牧宦海浮沉,颇失意,面对离别,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最后两句写出了只身回京城的寂寞感。诗的前半部分的环境描写与后半部分诗人惆怅的心情构成强烈对比:江南的早春,空气是那样清新,阳光是那样明亮,芳草是那样鲜美,人(裴坦)是那样倜傥风流,热情自信,周围一切

5、都包孕着生机,充满了希望;而自己呢?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反而受到刺激,这更加深了内心的痛苦。这里是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