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ID:20992050

大小:4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18

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的思考_第1页
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的思考_第2页
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的思考_第3页
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的思考_第4页
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的思考刘仁丹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全国各地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这个数字每年还要新增3000万左右,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儿童约有近2000万流动儿童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刚刚结束的中国流动儿童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有近四分之一的流动儿童因认为受歧视而自卑,认为城里人看不起他们,一些农民工子女已经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  一、农民工子女

2、心理问题的表现及产生原因。我校是一个农民工子女集聚最多的学校。通过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综合归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适应能力差。对社会环境与学校环境之间的反差、个性与现实的差距等方面,缺乏适应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表现为孤僻、苦闷和忧郁。2、学习问题。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有些则多门课程不及格。表现为羞愧、焦虑等。3、自我认识不准确。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有些则目光短浅,无远大志向。玩得开心,但对学习不感兴趣.4、不善言辞、不善交往。有的大人、孩子看不起自己,别人有钱,自己没钱。别人是

3、城里人,自己是乡下人。表现为被歧视感、对立感和自卑感等。5、心理压力。父母和老师的期望与学生的现实能力之间的差距,导致心理压力增大,学生的心理负担重,心理障碍增多。6、缺乏生活磨练和挫折教育,意志比较薄弱,难以适应外部环境。孤独倔强,郁郁不乐,情绪极不稳定。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较多,比较突出的是由于家庭的放任,父母为了生计奔波顾不上更好地管教孩子。一、不愿学习这类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机。主要存在于两种极端家庭中:一类是家庭经济过于富裕,孩子的物质生活比较优越,一切应有尽有,父母为他提供的物质享受,使他对学习的作用无法体验,没有学习兴

4、趣。另一类学生则家境比较困难,父母由于忙于生计,意志比较消沉,认为读书无用。并将这种观点影响到孩子身上。二、爱讲粗话孩子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成人(尤其是家长)形成的,由于一些农村家长不注重语言的文明,言行比较粗俗随便,没有形成正规的礼仪规范,不注意自己的形象,这就给孩子起到了不良的表率作用。农村的社会语言环境也比较粗野,因此有一部分学生的脏话粗话比较多。遇到一些摩擦就破口大骂。三、缺乏责任心这些孩子的主要表现为无论在家还是在校,做事总不能认真做完,不是虎头蛇尾,就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尤其外面稍有动静,就会立即放下手中的事去听、去看,过

5、后也没有想到要继续完成应该做的事,真拿他没办法。日常生活玩具、故事书丢了,让父母帮找,自己却心安理得地把责任推掉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家人的包办意识较浓,特别是爷爷奶奶一辈,为孩子打理一切生活起居,没有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做事认真负责的习惯。四、自私自私是儿童偏常人格中的不成熟行为。自私是儿童过分关心自己,只注意自己的欢乐和幸福,很少考虑他人,一切以满足自己为主。产生自私的原因,一方面是儿童有天生的利己倾向。另一方面,是父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教育所造成。其一为对孩子的思想、行为反复无常、表里不一,当孩子有错误时便嘲讽、鄙视,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只能封

6、闭和回避他人的来往,缩回自己的小圈子里,结果必然导致自私的产生。其二为过分宠爱,父母总怕孩子受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对孩子过分的需求总是有求必应,容忍、迁就孩子的错误,这样使孩子很自大,不关心他人利益,偏视公正权益,一切为己。五、怯弱害羞这种现象女孩子居多,性格大多内向胆小,表现为有什么事情总不敢跟老师说,在学习上遇到了问题不敢问,别人呵斥一声便会掉眼泪,连说理的勇气都没有,被欺负了也只好忍气吞声。平时,总因害羞不敢开口说话,不愿和同伴交往,内心深处往往充满着孤独的烦恼,寂寞的苦闷。这类孩子一般与外界接触较少,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怕生人、不合群,郁郁寡欢

7、的性格,影响了身心健康。如果不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尊重孩子个性,任何的埋怨,强行扭转都有可能适得其反,使孩子无所适从,甚至会更自卑,完全失去自信。除此之外,做事偏激,自我中心意识过重,考试焦虑等心理问题也屡屡存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班级发展性心理辅导、进行个别与小团体咨询、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学习心理、自我心理意识、人际心理关系等能得到有效的调节。另一方面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支持环境。每一位学生都是社会人,他们的思想、观念、情感、行为方式、道德价值观等无一不受到社

8、会的影响,家庭的影响,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开展家庭心理辅导,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普及心理学知识和心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