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

ID:20995456

大小:62.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8

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_第1页
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_第2页
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_第3页
资源描述:

《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张晓柯潘丽娜谢瑾棣(河南省漯河医专二附院血液净化室462300)【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2-0228-02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最常见、有效的血管通路,能够使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时有足够的血流量,同时異备足够长的使用时间,是尿毒症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内瘘失功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与患者的原发病、全身状况、血管条件、透析并发症及内瘘的护理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针对木透析室2011年1月一2013年12月间9例内瘘失功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1、临床资料9例患者中男5例,女

2、4例,年龄31-65岁,平均45.9岁。慢性肾小球肾炎3例,高血压肾病2例,肾实质损害1例,输尿管结石肾损害1例,糖尿病肾病1例,多囊肾肾病1例。动静脉内瘘术后时间4一70个月,平均32.7个月。患者均采用腕部桡动脉一头静脉端侧吻合。术后4一8周开始使用,其中7例内瘘堵塞发生在内瘘吻合处,2例发生在动脉穿刺点。临床表现为内瘘震颤消失,触之无搏动,听诊器听诊无血管杂音。触摸内瘘口处胀痛,搏动减弱或消失。透析时血流量不定甚至消失。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确有血拴形成,长度l-5cm。所有患者均使用费森尤斯4008S、4008B机。费森尤斯Fx-80透析器。佩尼PES-16HF透析器进行透析治疗。

3、治疗模式为2-3次/周,4.5h/次,血流量220-260ml/min。2、结果综其原因,4例为超滤过多,2例血管条件差,2例压迫不当,1例反复穿刺,损伤血管,1例基础血压偏低。3、护理干预3.1过度超滤,在造成内瘘堵塞的因素中,过度超滤占很大的比例,是最重要的原因。血液透析吋由于超滤的作用,患者体内残留的水份短吋间排出,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很大,组织间隙被的水分如不能很快补充到血管内,则会引起血压降低血粘稠度增高,血流缓慢,诱发血拴形成。过度超滤指脱水总量超过干体质量5%。脱水总量超过干体质量的6%-7%时易引起低血压。透析中低血压是指收缩压下降〉20mmHg或是平均动脉压降低10mmHg以上

4、并伴有高血压症状。在日常工作中,应使透析患者充分理解干体质量的概念以及水分对透析患者的重要性。针对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向患者解释透析目的,冇关干体质量的概念食物种类的选择和控制水钠摄入的重要性;讲解检测干体质量及控制干体质量增长的重要性。在2次透析间期,患者体重增长最多不超过2.0-3.0kg要向患者反复解释减少水摄入的重要性并严格要求执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内瘘阻塞的可能性。3.2血管条件差: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发病不同,许多患者常有外周血管硬化、狭窄及内膜损伤等情况。而由于穿刺针较粗,患者的血管细、深、脆性增加均可导致穿刺失败。所以在每次穿刺前要认真评估血管情况、血管走向、血管壁

5、厚薄及有无感染狭窄等,勿盲B进针。多观察血流量的变化,因为血流量的变化是瘘管通路开放或血栓形成的最好预示。透析吋血流量不足常提示内瘘动脉端狭窄或血栓形成。透析吋静脉压力过高或出现内瘘所在肢体疼痛提示内瘘静脉端狭窄或血栓形成。护士应密切观察透析中各项数值,发生异常立即报告医生,以便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及检査治疗。3.3压迫不当:注意按压部位准确,压迫位置为血管进针处而非穿刺针入皮肤处;穿刺针拔出后疲立即按压但压迫不易过紧,以不出血为宜在压迫吋可用于手触及压迫点近心端有震颤感,压迫不少于15分钟,对凝血机制差的病人可适当延长压迫吋间但一般不超过30分钟。3.4定点穿刺:使用阶梯式穿刺,内瘘动脉端采用

6、离心与向心方向交替进针,禁止定点反复穿刺,正确维护和使用动静脉内瘘,提高其长期开放率。定点穿刺易在穿刺部位形成假性动脉瘤,局部产生涡流,损伤血管内膜,引起血栓形成,堵塞内瘘。内瘘的使用要奋计划从远心端到近心端阶梯式穿刺,然后再冋到远心端,循环反复。小结内瘘是尿毒症患者的血管通路,对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内瘘阻塞,是危害到病人生命线的重大问题,我们应反复宣教,使病人加强对内瘘的使用和护理的知识了解,将危害尽量消火在萌芽状态。另外在每次穿刺前认真的进行血管评估对血管情况、血管走向、血管壁的厚薄弹性及奋无感染、狭窄等都做到心中奋数。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提高穿刺技术水平,也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的重要原因。

7、参考文献:[1】陈香美,丁小强,刘伏友,等.血液透析并发症及处理[」].血液浄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59[2】王志刚,(英)利维(Levy、j),王梅主译.牛津临床透析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13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