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对联 六个典故

一副对联 六个典故

ID:20998357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8

一副对联 六个典故_第1页
一副对联 六个典故_第2页
一副对联 六个典故_第3页
一副对联 六个典故_第4页
一副对联 六个典故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副对联 六个典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副对联六个典故张国学    闲读杂书,见一副短短的仅仅14一副对联六个典故张国学    闲读杂书,见一副短短的仅仅14一副对联六个典故张国学    闲读杂书,见一副短短的仅仅14个字的赞美自己老师的对联,竟然巧妙地运用了中学生应该了解、掌握的六个常见典故,且语意通畅、音韵和谐,毫无雕琢斧凿之痕,实属难得。笔者现不避浅陋,试辑录并小作分析,以供青年朋友学习参考。其联为:    西席桃李满桑梓;东坦龙蛇尽楷模。    此联的大意是:我的老师教育、教学有方,得意门生遍及乡里;他的女婿们也都是龙蛇般的非常人物,个个堪称为人之楷模。可贵的是此联在文脉畅达、韵律协调、琅琅上口的同时,自然而巧妙

2、地嵌入了六个典故,从而使联意丰赡、饶有情趣、弥足珍奇。下面试分别述之:    古人除了尊称老师为“夫子”、“先生”、“恩师”外,何以还尊称为“西席”呢?这与汉明帝刘庄有关。据《称谓录》卷八记载:“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师曰西席。”此事史料可查:汉明帝是光武帝刘秀的继承人,他当太子时就拜桓荣为师,登上皇位后对桓荣仍十分尊敬。他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请桓荣坐向东的位子,并替桓荣摆好桌案和手杖,亲自手拿经书听桓荣讲解经文。他为何让老师“向东”坐呢?原来,汉代室内的座次是以靠西墙而坐——即面向东方为最尊。“西席”,就是“坐西面东”的座次,明帝这样安排是表示对老师

3、的尊敬。由于皇帝安排老师坐西席,于是人们就把家庭教师、甚至所有老师尊称为西席了。    桃李:喻指门生、学生。    典出《韩诗外传》七:“夫春树桃李者,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者,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要了解这段话的意思,还须知道此话是何人对谁说的。原来,春秋时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人。后来因他得罪了魏文侯,便独自跑到了北方。在北方他遇到个叫简子的人,就大发牢骚,抱怨那些受自己培养、保举的人不肯为他出力。简子听后笑着说:“春天种下桃李,夏天便可以在树下纳凉,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如果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那么,不仅夏天不能利用它,就是到

4、了秋天它满身长的刺还会刺人。”接着简子又说:“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像种树一样,应该先选准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你选拔的人本来就是不应该选拔的啊!”——这里简子以“种树”来喻“育人”,既形象又深刻。后来,人们就把老师培育出的优秀人才喻称为“桃李”。并渐渐地把凡所教育的学生、栽培的后辈都称作“桃李”了。如“门墙桃李”、“桃李满天下”等。    桑梓:桑梓是桑树和梓树的合称,它们都是很有实用价值的好树木,古人常常在家园四周栽种这两种树,这里喻指家乡。    此典出自《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四句诗译过来大意是:我见到了桑树和梓树,便想起家园四周父母也种

5、了它们,于是便恭恭敬敬地对着它们,何况来到父母跟前呢?所以见了父亲,没有不抬头仰望着,所以见了母亲,没有不贴身依靠的。基于这样的诗意,《后汉书》也曾有“松柏桑梓,犹宜恭肃”的句子。正因为桑树、梓树是父母亲手栽种的,而它们又生长在家乡,后人便用它们来喻指家乡;又由于简洁顺口的需要,人们便把这两种树名简缩合称为“桑梓”,因而,桑梓就渐渐地成为家乡的代称了。例如:唐·柳宗元《闻黄鹂》诗:“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此外,由上述意,古人还常常称家乡为“梓里”、“梓桑”。    东坦:指女婿。    为“东床坦腹”的略语。东坦何以指女婿呢?这与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婚姻有关。晋代太傅郗鉴想在

6、丞相王导府上物色个女婿,便派他的门生到王家代自己挑选。门生来到东厢房王家子弟齐集的地方一个个相看了一番,回去向郗鉴报告说:“王家的小伙子都很好,难分上下。不过,听说您要选女婿,他们个个都打扮得衣冠楚楚、举止矜持,希望能被选中;只有一个后生躺在东边的床上,敞开衣襟,露着肚皮,满不在乎,好像根本不知道您要选女婿似的。”郗鉴听了,高兴地说:“这个人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于是郗太傅就把女儿许配给了这个人。后来经过打听,原来那个躺在床上坦露肚子的就是日后成为大书法家的王羲之。此故事作为美谈流传了下来,渐渐地人们就把别人的好女婿称为“东床佳婿”、“东床坦腹”、“东床”和“东坦”等。    龙蛇:这

7、里并非“龙”与“蛇”的合称,而是比喻非常的人物。    典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意思是说:幽深的大山,广阔的水域,实是多生龙蛇。据《辞海》中援引杜预的注释:“言非常之地多生非常之物。”意思也就是说,不寻常地域环境,往往会生长出不寻常的事物,即钟灵毓秀、地灵人杰之意。唐朝大诗人李白的《早秋赠裴十七仲堪》诗,其中“穷溟出宝贝,大泽饶龙蛇”两句也可以作为佐证。此外,龙蛇一词还常常比喻隐匿、退隐;比喻矛戟等武器;形容盘曲的树枝;形容书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