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与养生课件

膏方与养生课件

ID:21004732

大小:215.52 KB

页数:66页

时间:2018-10-17

膏方与养生课件_第1页
膏方与养生课件_第2页
膏方与养生课件_第3页
膏方与养生课件_第4页
膏方与养生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膏方与养生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膏方与养生膏方的概念膏方,又叫膏剂。属于中医膏、丹、丸、散、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的含义形态以凝而不固称膏口味以甘香滑腴为膏内容以为物之精粹作用以滋养膏润为长膏方的概念在中医理论里,膏方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预防、治疗综合作用的成药。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经浓煎后掺入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剂型。全部制作过程操作严格,只有经过精细加工的膏方最终才能成为上品。膏方的起源和发展膏方历史悠久,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的猪肤膏、猪膏发煎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唐代《千金方》中个别

2、“煎”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如苏子煎,王焘《外台秘要》有“煎方六首”。膏方的起源和发展宋朝膏逐渐代替煎,基本沿袭唐代风格,用途日趋广泛,如南宋《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沿用至今。同时膏方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流传下来,如《圣济总录》栝萎根膏,此时膏方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膏方的起源和发展明清膏方更趋完善和成熟,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膏专指滋补类方剂,煎指水煎剂;数量大大增加,临床运用更加广泛。 明朝膏方即广为各类方书记载,组成多简单,流传至今的膏方有洪基《摄生总要》“龟鹿二仙膏”、龚廷贤《寿世保元》“茯苓膏”以及张景岳的“两仪膏”等。膏方的起源和发展清代膏方

3、不仅在民间流传,宫廷中亦广泛使用,如《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有内服膏滋方近30首。晚清时膏方组成渐复杂,如张聿青《膏方》中膏方用药往往已达二、三十味,甚至更多,收膏时常选加阿胶、鹿角胶等,并强调辨证而施,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膏方的组方原则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属大方、复方范畴,且服用时间较长,因此,制定膏方更应注重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应该针对患者的疾病性质和体质类型,经辨证后配方制膏,一人一方,量体用药,方能达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目的。另外,膏方中多含补益气血阴阳的药物,其性黏腻难化,若不顾实际情况,一味纯补峻补,每每会妨碍气血。故配伍用药,至为重要。组方时尤

4、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膏方的组方原则一、辨证立法、固本清源膏方不仅是滋补强壮的药品,更是治疗慢性疾病的最佳剂型,所以膏方的制订,首当重视辨证论治。应从病者错综复杂的症状中,分析出病因病机病位,衡量正邪之盛衰进退,探求疾病的根源,从而确定固本清源的方药。膏方的组方原则二、注重体质差异,量体用药老年人脏气衰退,气血运行迟缓,膏方中多佐行气活血之品;妇女以肝为先天,易于肝气郁滞,故宜辅以疏肝解郁之药;小儿为纯阳之体,不能过早服用补品,如果确实需要,多以甘淡之品调养;中年人负担堪重,又多七情劳逸所伤,治疗时多需补泻兼施。膏方的组方原则三、调畅气血阴阳,以平为期利用药物的偏胜之性,来

5、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不平衡,以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中医养生和治病的基本思想,也是制订膏方的主要原则。临床所及,中老年人脏气渐衰,运化不及,常常呈现虚实夹杂的复杂病理状态,如果对此忽略不见,一味投补,补其有余,实其所实,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膏方用药,既要考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又应根据病者的症状,针对瘀血等病理产物,适当加以行气、活血之品,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阴阳平衡。膏方的组方原则四、斡旋脾胃升降,以喜为补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曾谓“食物自适者即胃喜为补”,为临床药物治疗及食物调养的重要法则,同样适合于膏方的制订。口服膏方后,胃中舒服,能

6、消化吸收,方可达到补益的目的,故制定膏方,总宜佐以运脾健胃之品,或取檀香拌炒麦芽,以醒脾开胃;或用桔梗、枳壳,以升降相因;或配伍陈皮、楂曲以消食化积;尤其是苍术一味,气味辛香,为运脾要药,加入众多滋腻补品中,则能消除补药黏腻之性,以资脾运之功。中医习惯在服用膏方进补前,服一些开路药,或祛除外邪,或消除宿滞,或运脾健胃,处处照顾脾胃的运化功能。膏方的组方原则五、着意通补相兼,动静结合用膏方进补期间,既不能一味呆补,又不宜孟浪攻泄,而常取通补兼施、动静相合、并行不悖的方法。进补品为“静药”,必须配合辛香走窜之“动药”,动静结合,才能补而不滞。临床可针对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脑血管病

7、,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等,辨证选用“动药”,例如取附子温寒解凝,振奋心阳;取大黄、决明子通腑排毒,降低血脂;取葛根、丹参活血化瘀,净化血液等,与补药相配,相使相成,而起到固本清源之效。膏方的组方原则另外四时之气的升降浮沉对疾病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古代医家据此提出随时为病,当随病制方的治疗思想。如金元医家李杲在《脾胃论•脾胃将理法》中提出:“春时有疾,于所用药内加清凉风药,夏月有疾加大寒之药,秋月有疾加温气之药,冬月有疾加大热药,是不绝生化之源也。”结合各个季节的易发病证,则可以在不同的时令,根据病情及气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