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鼓励毕业生签假合同 何以逼迫学生假就业

高校鼓励毕业生签假合同 何以逼迫学生假就业

ID:21021172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8

高校鼓励毕业生签假合同 何以逼迫学生假就业_第1页
高校鼓励毕业生签假合同 何以逼迫学生假就业_第2页
高校鼓励毕业生签假合同 何以逼迫学生假就业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校鼓励毕业生签假合同 何以逼迫学生假就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校鼓励毕业生签假合同何以逼迫学生假就业  “毕业生必须和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哪怕是假的也行,不然不让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这几天,位于郑州的河南某大学大四毕业生开始焦头烂额起来,他们在临近毕业时接到学校的通知,大四学生必须拿着和单位签订的合同才能进行论文答辩。  正义网消息,学生何以逼迫毕业生“假就业”?从表面上看,是校方在逼迫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尽快把眼光放低早日找到工作;但从内核上讲,则恐怕与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毕业生就业率指标和“专业设置与就业率挂钩”的教育政策息息相关。  众所周知,教育部每年都要按照惯例制定毕业生就业率指标,来指导高

2、校就业问题,譬如,教育部2004年制定的高校就业率指标是73%,结果,当年的平均就业率恰好是73%,“达到了预期目标”。200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比2004年的280万增加了58万人,将达到338万人,教育部制定的平均就业率仍然是“不低于去年同期的水平”,即73%以上。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果然不出所料:人事部统计后披露,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得的平均就业率竟然达到了%,远远超过了教育部制定的预期目标这个数字有没有掺水?我不敢断言。但我清晰地记得,新华社2004年9月16日曾经刊发了一篇题为《高校“就业率神话”竟如此打造》的记者调查

3、,记者罗列了这样两组数据:一组数据显示,北京某学校的就业率据说是75%,可实际上在统计数字截止时就业率连55%都不到;另一组数据则表明,某高校一个30人的毕业班只有7人签约,但学校统计出来的就业率却高达80%.高校的“就业率神话”是如何打造的?很简单,把一切有就业意向的、考上研究生的、通过关系搞到就业证明、有假就业合同的统统算进就业率,如果还完不成73%的指标,那就只好继续搀水造假、只好逼迫高校毕业生“必须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哪怕假的也行”了。  高校为什么甘心情愿为难自己、费尽心机地“制造”高就业率呢?联想一下教育部2003年出台的“

4、十大挂钩”政策,问题就不难理解了。“十大挂钩”政策明确提出“招生计划与就业率挂钩”,加之教育部又给高校制定了每年的就业率指标,一方面是代表着政绩的就业率大比拼,另一方面是关乎高校存亡的招生大战,试想,有哪所高校敢不把就业率放在眼里?但事实是,并非所有的高校、所有的专业都能完成教育部的就业率标准,怎么办?制造!分析至此,高校为什么逼迫毕业生”假就业”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高校一作假不当紧,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应运而生:首先,为了追求高升学率,高校会对毕业生的“掺水简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容忍甚至公然逼迫学生造假;其次,由于高校造假,教育主

5、管部门无法掌握真实的就业率,对高校就业的宏观调控和指导政策就成了无源之水;再次,“虚假就业率”会导致一些人才市场不大的专业反而能吸引大批优秀考生,导致人才市场供大于需的恶性循环;最后,“虚假就业率”败坏社会风气。由于学校一味追求就业率,使一些代理出售“假劳动合同”的单位得以获取不正当利益。  而这一系列负面影响的出现,是否跟教育主管部门的就业率指标和指导政策有所关联呢……  东北网·刘克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