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

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

ID:21030388

大小:6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8

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_第1页
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_第2页
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_第3页
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_第4页
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_第5页
资源描述:

《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

2、第1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重庆铜梁中学校:李名燕教学目的㈠以《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保卫黄河》、《歌唱祖国》、《在希望的田野上》为欣赏曲目,结合历史所学,引导学生认识歌曲与其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的联系。㈡依从不同歌曲所流露的情绪,进一步引导学生在音乐中进行情感体验。㈢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教学内容㈠赏识:音乐风格,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特征㈡欣赏:《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保卫黄河》、《歌唱祖国》、《在希望的田野上》教材分析音乐风格───是指音乐作品所表现的主要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㈠救亡图

3、存,整个中华民族的存亡迫在眉睫,动员抗日成为文艺创作的中心《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保卫黄河》、㈡面临着新生的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歌唱祖国》、《在希望的田野上》歌名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松花江上张寒晖词曲保卫黄河光未然词洗星海曲歌唱祖国王莘词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晓光词施光南曲介绍聂耳(1912——1935)现代作曲家,原名聂守信,云南人,自幼爱好音乐,能奏多种乐器,中学时代就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至上海,入明月歌舞团,任小提琴师,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等工作从事创作及艺术评论活动,1935年赴苏联,

4、取道日本,7月17日不幸在鹄沼海滨游泳时溺水身亡。作有歌曲37首,集中表现了工农群众在旧中国阶级压迫下的苦难和反抗,以及“9,18”事变后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坚定意志。张寒晖(1902——1946)作曲家,剧作家,原名张兰璞,河北定县人,北京国立艺专毕业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西安从事过教育,导演,及编辑工作。1941年到延安,任陕甘宁边区文协秘书长。1946年在延安病逝。写过剧本,秧歌剧多种,歌曲50余首,其中流传最广的有《松花江上》,《军民大生产》等。洗星海(1905——1945)作曲家,广东番禺人,出生于贫苦渔民与海员的家庭。1929年赴

5、法国巴黎留学,主要靠半工半读完成学业。1935年秋回国,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到达革命根据地延安,创作出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其代表作除《黄河大合唱》外,还有《救国军歌》,《游击军》,《在太行山上》,《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洗星海是近代音乐家的杰出代表,誉为“人民的音乐家”。本曲选自《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王莘(1918——)作曲家创作背景作于抗战爆发前的1935年,为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当时全国抗日救亡歌曲风起云涌,因而,影片首映后,这首战斗歌曲迅速流传全国,给了广大爱国群众以巨大的鼓舞,是中

6、国歌曲在国内外影响最大的一首。作于抗战爆发前的1936年。东北已沦陷,张学良领导的数十万东北军被蒋介石驱赶到西北“围剿”红军,东北官兵携老带小,布满西安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归,有仇难报,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卖命,几近亡国之仇,丧家之恨,使人人心里都郁结着怨恨悲苦,要倾吐,要爆发……。当时正在西安二中的张寒晖,天天眼见这流浪彷徨的惨景于是眼含热泪用心血铸成了这首悲歌。洗星海回国后深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列。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榻上的青

7、年诗人张光年,听其讲述黄河奔腾呼啸的壮丽情景,听其歌颂黄河的诗句逐荡起共鸣,乐思如潮。是年3月26日始半月之内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谱。“黄河”的歌词虽略嫌文雅,但他有伟大的气魄,技巧,热情光明之前途。而且他直接配合现阶段的需要,提出“保卫黄河”的口号——(洗星海《我怎样写〈黄河大合唱〉》)《歌唱祖国》创作于1950年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创作于1982年。适值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大规模反冤假错案,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部分连接九一

8、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轨道,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一二八事变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使敌人的气焰更加嚣张。1932年1月28日,日军袭击上海。驻守凇沪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爱国将领蔡廷锴,蒋光鼎的指挥下,迫使日军三易主帅。日军进攻吴淞多次受挫以后,企图突破蕴藻0000,包抄吴淞。双方从拂晓0000战到黄昏,打得难分难解。这时60名粤籍

9、壮士泣血请战,决心为国捐躯,他们把炸弹绑在腰间,浑身上下浇上煤油,分路潜入敌军侧后乘敌不备,冲入敌阵,炸弹相续开花。在一声声巨响中凶残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