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相关的基础理论概述

体内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相关的基础理论概述

ID:21040318

大小:4.09 MB

页数:124页

时间:2018-10-17

体内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相关的基础理论概述_第1页
体内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相关的基础理论概述_第2页
体内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相关的基础理论概述_第3页
体内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相关的基础理论概述_第4页
体内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相关的基础理论概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体内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相关的基础理论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体内药物分析相关的基础理论概述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11、掌握药物的体内过程2、熟悉治疗药物检测的意义及血药浓度测定的种类3、了解血药浓度、临床效应及合理用药的关系【大纲要求】2一、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一)胃肠道吸收从胃吸收与从小肠吸收的不同?影响因素?第一节药物的体内过程34(二)注射部位吸收优点1、适用于易降解药物2、适用于大量而迅速在肝脏中首过代谢的药物3、促进药理效应尽快生效4、保证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药物具有的特点:药物要求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和脂溶性注射部位不同吸收不同5(三)粘膜吸收与皮肤吸收1、粘膜吸收发生局部药理作用

2、,主要针对首过效应明显的药物2、皮肤吸收发生局部药理作用,主要针对脂溶性药物6(四)其他部位吸收1、直肠内给药吸收防止药物对上消化道刺激,大部分药物并不能避免首过效应2、肺部给药吸收适用于吸入性全麻药或能制成气雾剂的平喘药,被动扩散方式吸收,d≤1μm7二、药物的分布(Distribution)药物的分布: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再由血液透过各种生理屏障向集体各部位可逆转运的过程。(一)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 结构→pKa→生理条件下的离解度 亲脂性蛋白亲和力8pH=7.0pH=7.4弱酸性药物在细胞外是离子状态存在的,不易透过细胞膜C外>

3、C内弱碱性药物在细胞外是以分子状态存在的,易透过细胞膜,C外<C内正常情况下9(二)血流量与膜通透性1、灌注速率:每单位组织容积中,每分钟通过组织的血液的毫升数102、膜通透性被动转运:一级动力学Firstorderkinetics生物膜的通透性、膜两则的浓度梯度、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主动转运:载体媒介的转运高度选择性、具有竞争性现象、需消耗能量通常情况下,当药物浓度未超过载体或酶的运载能力时,药物浓度越高,转运速度越快-一级动力学过程当药物浓度超过载体或酶的运载能力时,转运速率不再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零级动力学(Zeroorderkinetic

4、s)11药物主动转运示意图12(三)体内特殊屏障1、血脑屏障(胶质细胞、多层细胞膜)-维持大脑内环境的稳定被动扩散,脂溶性高,非解离的、非极性,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2、药物的胎盘转运药物因素:分子量小于600易通过,600~1000中等量通过,大于1000较难通过母体、胎盘(膜、血pH)、胎儿等因素13(四)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1、游离型药物和结合性药物14药物在体内的存在形式:1、游离的原型药物2、游离的代谢物3、药物与组织蛋白结合物4、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物5、代谢产物与组织蛋白结合物6、代谢产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物15D+P↔DP平衡后血浆中药物总浓

5、度(Ct)=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浓度(Cb)+游离血药浓度(Cf)Cb/Ct=(PlasmaProteinBindingRatioPPBR(0~1.0)(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0.9高度结合<0.2低度结合结合的蛋白:白蛋白(有机酸类)、α-酸性糖蛋白(有机碱类亲脂化合物)和脂蛋白2、结合的性质及影响因素非特异性结合:药物浓度、亲和力、结合点数目、年龄因素163、竞争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相互作用及临床意义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是临床合理用药的体内重要参数之一,是新药申报必须的研究资料。17三、药物代谢(Metabolism)药物的生物转化(Drugb

6、iotransformation)药物代谢(Drugmetabolism):是指药物经体内吸收、分布后,在酶的作用下产生新化合物的过程。是化学处置的重要环节是灭活脂溶性药物的重要手段18(一)药物代谢的反应类型及过程1、药物代谢的化学途径及部位肝、血浆、胃肠道、肺、皮肤、肾脏、内质网、微粒体、溶酶体19202、药物代谢的反应类型及特性Ⅰ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Ⅱ相反应-结合(1)氧化氧化碳原子氧化羟基化脱烷基化N-和S-氧化2122(2)还原(3)水解23(4)结合反应(5)乙酰化24(二)药物代谢产物的药理活性1、生物转化使药物转变成无活性物质-

7、解毒过程2、使无活性的物质转变成为有活性的代谢产物改善活性药物的吸收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增加药物的分布3、使药物的药理作用类型改变改变4、产生有毒物质前药设计的目的25(三)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1、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性代谢类型快代谢型EM慢代谢型PM遗传因素导致的酶活性水平的差异262、年龄和性别273、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1)药物代谢的增强Enzymeinduction28自身诱导代谢(autoinduction)-成为药物耐药的机制之一29(2)药物代谢的抑制Enzymeinhibition1、直接与结合部位的底物竞争结合,改变酶的构型2、断开N

8、ADPH消耗与药物氧化间的联系3、阻止底物穿透微粒体膜4、改变不同形式细胞色素p-450酶的比例30313、疾病的影响3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