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棉花收购加工中问题

关注棉花收购加工中问题

ID:21041437

大小:3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9

关注棉花收购加工中问题_第1页
关注棉花收购加工中问题_第2页
关注棉花收购加工中问题_第3页
关注棉花收购加工中问题_第4页
关注棉花收购加工中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注棉花收购加工中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注棉花收购加工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家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促使新疆棉花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疆棉花检验体制改革取得成绩的同时,在收购、加工环节还存在一些影响棉花质量的问题有待解决,加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现就结合工作实际对棉花收购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汇总如下:    一、籽棉收购中存在的问题:    (一)“一试五定”执行难     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股份制、私营棉花加工企业越来越多,更多的企业为了争取利益最大化,都会广泛接纳代加工业务,把厂区内的棉垛包给部分棉花收购客户,让客户自带资金进厂收购籽棉,加工企业不参与客户的收购,以收取加工费为

2、主要经营手段。当资源短缺时,代加工客户互相哄抢、混等级收购,为了抢收籽棉,根本无暇顾及“一试五定”。不按质论价会使棉花种植者不再注重籽棉质量而追求数量,造成棉花品质的下降。     2、兵团所属棉花加工企业收购团场棉农交售的籽棉时,仅确认籽棉质量和数量,不当场结算,年终由团场与棉农结算。在收购中,加工企业同样不执行“一试五定”。有些企业仅测籽棉回潮率,籽棉回潮率超过8.5%则折扣相应的籽棉重量,而不是试轧后测定皮棉回潮率;有些企业仅试轧衣分,试轧时人为调高毛头率,降低衣分率。这些伎俩都是以“扣重量”的手段克扣棉农实际收益。    3、国家标准中籽棉收购检验取样方法和数量与现在的实际收购不相

3、适应。以前棉农多用棉布口袋盛装,小型农用车拉运,在交售时可以做到倒袋扦样,每500千克取样1.5千克具有代表性。近年来随着种植规模扩大,放开收购,交易的籽棉往往数量大,散花装运,每车在2吨-15吨,如果按标准抽样,抽样质量6千克-45千克,数量较大,而收购者在抽样时只能在车的表面或整车的上层部分取样,所取样品很难有代表性,取样试轧后,如因价格交易不成,收购者又不返还所取样品,因此,棉农也拒绝收购时按标准取样检验。    4、专业纤检机构对收购加工企业的棉花质量监督巡回检查一年二至三次,为了应付专业纤检机构监督检查,有些企业在收购时提前伪造好一些收购票据,从表面看似能严格执行“一试五定”,深

4、挖伪造细节很多。而且近年来,基层专业纤检机构对加工企业的监管上,更注重公证检验送检率,对籽棉收购和成包皮棉的监督检查往往是风声大,雨点小,对企业的质量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不够。     (二)异性纤维依然未有效杜绝     1、异性纤维超标主要是籽棉收购环节造成的。随着收购的完全放开,籽棉收购呈现在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采摘、晾晒、堆放和运输中异性纤维非常容易混入。异性纤维给纺织企业生产埋下了质量隐患,是纺织企业用棉的大忌。虽然专业纤检机构在每年收购加工季节都进行了宣传和监督检查,部分企业也从籽棉进场进行了杜绝,但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杜绝。     二、棉花加工中存在的问题:1、棉花混等级加工现

5、象也比较严重随着市场的放开,代加工客户由于收购数量不多,棉垛少,收购的棉花不能分级堆放,一般按棉花上市的先后和霜前霜后分垛,一些大客户从收购开始到结束,也只分2、3、4级花。而且大多数加工企业把加工承包给他人,加工承包人有些并不精通棉花加工工艺,为了节约成本,减少专业技术人员,设备零部件磨损后不及时更换,为了提高加工速度“开快车”,在籽棉加工前缺少专人挑拣、排除异性纤维,这些都无法保证加工质量。甚至有些企业利用加工设备便利条件,使用两个吸棉管道,将两垛不同等级的棉花人为混在一起加工。2、棉花检验标准体系不健全随着农业规模化的发展,兵团机采棉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机采棉无论在长度、成熟度、色泽

6、、断裂比强度等内在品质上与手摘棉均有所不同,外观质量与手摘棉更有很大区别。由于现行有效的棉花品级实物标准是以手摘棉制作的,因此,为了达到实物标准的外观质量,保证棉花品级,棉花加工企业在机采棉加工上很下工夫,使机采棉外观质量不断改善,有些已经完全达到手摘棉外观质量,但过度加工使棉花内在质量发生变化,最典型的特点是短纤维率高,造成棉花有效使用率降低,是对棉花资源的极大浪费。       3、棉花加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随着检验体制改革的推进,新体制企业技改数量不断增加,但企业参加仪器化公证检验态度受经济利益驱动,有利可图时,积极主动送检,甚至不惜弄虚作假,无利可图时,找出各种理由拒绝送检或送

7、检后不使用公检结果。从2008年国家实行棉花收储政策以来,在收储过程中就不断出现伪造条码,调换样品,人为降低回潮率,擅自改动棉包重量,回包等严重问题。而在棉花购销两旺、价格持续上升的年份,一些企业又逃避公证检验,还有些企业虽然按仪器化检验,但交易时又将棉包条码撕掉,重新自检虚高等级销售。企业不能做到诚信经营,严重影响仪器化公证检验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检验后将棉包条码撕掉的行为也使国家投入巨大财力推行的免费公证检验工作被亵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