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湘《江行的晨暮》赏析

朱湘《江行的晨暮》赏析

ID:21042799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9

朱湘《江行的晨暮》赏析_第1页
朱湘《江行的晨暮》赏析_第2页
朱湘《江行的晨暮》赏析_第3页
朱湘《江行的晨暮》赏析_第4页
朱湘《江行的晨暮》赏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朱湘《江行的晨暮》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朱湘《江行的晨暮》赏析朱湘《江行的晨暮》赏析朱湘《江行的晨暮》赏析朱湘《江行的晨暮》赏析李绪兵  朱湘,字子沅,安徽太湖人,现代诗人。一生致力于中国新诗创作和外国诗歌的译介,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诗歌的“形式美”。1920年入清华大学,在校学习期间,人称“清华四子”之一,享有诗名。一生漂泊无着,终因生活窘困,愤懑失望,1933年12月自沉于南京采石矶。主要作品有诗集《石门集》《永言集》,散文书信集《中书集》《海外寄霓君》等。  《江行的晨暮》收在其散文书信集《中书集》中。这是一篇精心构思、用散文手法写就的表现作者生活发现和情感寄托的美文。文中,作者描写了在“晨暮

2、”时间里一次“江行”看到的各类景物。其用笔似“工笔画”,反复润饰。“江行”一词贯穿全文,既点明了此行观景的地点,也点明其对景物的观察不是静止不动的——作者因“行”而有所见,因有所见而“有所思”、“有所悟”。“江行”中,他“悄然动容,视通万里”。“晨暮”则交代了此次“江行”观察景物、心绪变化的时间。文章中,作者对眼前所见之景写得那么细致入微,那么逼真,并不是仅仅着眼于“江行的晨暮”的美,而是通过对“江行”中意境的构建表达出自己的一种心境,一种情怀。  《江行的晨暮》全文共15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文章第1段。文章开篇作者就以诗人独有的睿智的眼光告诉

3、我们他这次“江行”的发现——“美在任何的地方”是都有的,“即使是在古老的城外,一个轮船的上面”。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的一句话:“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此段以一句话独立成段,点明主旨,总领下文。作为文章起笔,言简意丰,指向具体,引发读者思考,与读者产生共鸣。读到此处,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作者的笔下生活中处处都有这般的美呢?它吸引我们追随作者的“江行”去进一步探索。联系作者的身世,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一生是与残酷现实做斗争的一生,也是被现实无情打击和最终被抛弃的一生,他渴求“美好的生

4、活”,追求“艺术美”的最高境界,但现实的一切却将这些都敲打的粉碎。此时的祖国也正处在内忧外患的包裹中。在这样的现实环境里,个人的理想得不到实现,心中有的只是苦闷和无助,他只有在自己的笔下,求得短暂的安宁,寻求精神的寄托,“江行”给了他这次机会,也给了他宣泄“苦闷和无助”的时空。  文章第二部分具体描写了他这次“江行”的发现。其时间跨度为前日“在暮秋夜里九点钟的时候”到第二天“太阳升上有20度”时止。按时间的变换又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写“暮”中所见之景。时间是“等船”“在夜里九点钟的时候”,地点是“在划子上”。这里“没有一点冷的风。天与江,都暗了”。意境

5、的创设更增添了暮秋的气氛。作者江边等船,视野随思绪而转换,先看到的是“一条深黑”、“那是江的南岸”,接着,视野掠过天际,发现了“在众星的点缀里,长庚星闪耀得像一盏较远的灯”,那远处还有“红色的渔灯”与之相应。“明星共渔灯一色”,作者似乎产生了一种梦幻般的感觉,但作者并没有沉于其中,视野又由天际转回岸边,那里还有一排“黑的房屋”和“一条趸船”。眼前的景让作者的心情由现实生活中的“忧郁”变得有一丝愉悦起来了,那平时令人不快的“模糊的电灯”,“在这时候,在这条趸船上,不仅是悦目,简直是美了”。因为夜已深,故而人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不愿打破这夜的宁静,这儿“听不见人

6、声”,就连“顺流而下的一些黝黑的帆船”,“也没有声音,像一些巨大的鸟”。此句用喻颇为离奇,这“巨大的鸟”又何尝不是作者自己内心的希冀?想如鸟儿一样高飞,却处于夜里,欲飞不能,只有“顺流而下‘悄无声息作罢。此层写景,除”长庚星“和”渔灯“略呈亮色外,其他的景物都被”夜色“所笼罩——江的南岸”是一条深黑“,岸上的房屋”是一排黑“,就连”电灯“也是模糊不清的,那”顺流而下的帆船“也是”有一些黝黑“。当代朦胧派诗人顾城曾写到:”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朱湘先生此时当也如此。先生一生性格孤傲,不愿与人深交,郁郁寡欢,落魄不得志,他欲求在”黑色“中寻找

7、生活的光亮,这光亮究竟又在何处呢?  第二层写“晨”中所见之景。作者似乎一夜未睡,经过了夜的洗礼,黎明终于来到了。作者首先交代出此时观景的地点、时间是“一个商铺旁边的清晨”。伴随着清晨的到来,威力无比的太阳也冲破重重的包围“升上了有20度”,它驱散了大片的乌云,即使是那些残云也“远了不少”。那伴随作者一夜的月亮此时“与地平线还有40度的距离”,随即又闪现在“左舷的这边”。这时,一切都变得清新而有活力了,作者的心情也为之一变,他尽情欣赏这些沐浴在太阳下的景物。“山岭披着古铜色的衣”、就是那“褶痕”也是“大有画意”的。紧接着作者重点描绘了水汽的变化,它们从“腾上

8、有两尺多高”到“腾上有一尺多高”,直至“时隐时显”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